在我国,扑克牌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成为收藏品则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和规模。扑克牌的价格主要由主题、质量、品相三个因素决定,一些限量发行的扑克升值空间很大。在众多历史时期的扑克中,以上世纪50至70年代出品的扑克最为珍贵。
这一期间,“文革”时期出品的扑克牌价值最高。由于扑克牌画面中涉及王、妃、侍卫之类的人物形象,当时被划为违禁品,要经过一定的包装后才敢面世,所以当时的扑克牌被称作“文娱片”或“文娱扑克”。扑克中的J、Q、K都以11、12、13表示,有些A用1表示;J、Q、K上传统外国人物图案被其他图案代替。这些变革,是世界扑克牌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且那时的扑克基本属于小批量印制,目前的市场价值都在数千元到上万元。论到扑克的来历,我国早在汉代就出现了一种叫做“叶子戏”的纸牌游戏。相传大将军韩信为了减轻远征士兵的乡愁,在军中发明了“叶子戏”,以供士兵娱乐用。美国《纽约时报》桥牌专栏的主编艾伦·特拉克斯特也曾说,“中国是桥牌的故乡”。
叶子戏是世界可考的最早的古代扑克牌雏形。唐代中期,开始有了关于叶子戏的文字记载。唐人苏鹗在《同昌公主传》中对叶子戏有过详细描述。唐代一名叫叶子青的人还撰写了一部叶子戏专著——《叶子格》,详细记载了叶子戏的玩法,说明纸牌发展到那个时期已相当成熟。
中国的叶子戏大约在13世纪传入欧洲。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融合了中外各国的纸牌游戏,才逐渐形成了今天国际公认的纸牌模式——扑克牌。
笔者在一展会上看到,各国扑克在花色上显示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法国用矛、方形、丁香叶、红心代表四个花色;德国的图案是树叶、铃铛、橡树果、红心;在意大利则是宝剑、硬币、拐杖、酒杯;英国是铲子、钻石、三叶草、红心。如果是艺术扑克,就不仅有圆形、六方型、菱形、波浪形、束腰形、圣诞老人形、京剧脸谱形等异形扑克,还有用金银箔、铜材、木头、竹子、塑料、水晶等材料做的非纸质扑克,还有可以像麻将牌一样使用的立体扑克。最大的扑克接近对开的大小,最小的比一枚五分硬币还小。
另外,早期各国扑克的张数是不一样的,比如意大利扑克是22张,德国32张,西班牙40张,法国52张。现在通常见到的54张扑克是由1392年法国使用的52张扑克的模式,外加大、小王发展而来,后来各国扑克都逐渐统一为现在的5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