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拓片概述
http://www.socang.com 2008-09-17 16:39 来源:
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中,考古学家们已经发现了文字的萌芽。一般说在夏代就已经有了文字体系产生的可能性。目前确认中国象形文字出现在商代后期,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古时候文字是被刻在各种坚固耐用的载体之上保存的,如商代的甲骨文,商周的金文,秦汉的竹简碑石等,但是这些载体往往笨重粗大而难以搬动,因此无法普及并广泛流传。纸张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人们可以采用椎打拓墨的形式将文字从其载体上蝉蜕下来,这就是拓本。
传拓的方法基本有两种,一是擦拓;二是扑拓。擦拓是用毡卷或扑子(扎好的棉包)蘸墨后,将刷在碑上的纸一一擦过,字迹就会出现在纸上。这种拓法适用于平面。一般汉碑,唐碑都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如果原载体不平整或有损毁,擦拓就不能很好地将原文蝉蜕下来,而会产生遗漏或模糊不清,因此在北宋间出现了扑拓的方法。扑拓改擦拓朴子的平面横向运动为一上一下的纵向运动,这样就可将凹凸不平的载体甚至曲面载体上的文字或纹饰拓下来。扑拓有浓墨拓、淡墨拓之分,还有用极淡墨拓得很精细的,连纸纹都现显出来的,称为"蝉翼拓"。
可是仅仅有拓本还不能将先人的文字广泛流传开来,而且随着社会文化不断进步,文字积累越来越丰富,也不能仅凭“勒石”、“刻简”来使文字流动了,因此在唐时出现了雕版印刷的书本,称刻本。刻本有许多分类,按时代顺序排,主要有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等等。以出版者的身份来区分的就有官刻本、监刻本、内府本、藩府本、局本、私刻本、坊刻本等等。还有一种古籍是用手抄写的,包括稿本和抄本两个系统。刻本和抄本使得先人留下的文字墨迹得以在更域的地域流传,对保存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古籍 版本 拓片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