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爱饮茶,从古代沿袭至今,已成为一种习俗,尽管现代各种饮料、果汁充斥市场,仍不能代替茶的位置。茶除了解渴以外,还有提神、解乏、醒酒、消化、清心明目、帮助思考等功能。有这么一句俗话:“早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饮茶当然少不了茶具,经过人们长期的实践,被推崇备至的要数宜兴紫砂茶具为最佳。我们在饮茶和欣赏紫砂高雅艺术的同时,也注意到紫砂茶具上具有浓厚的民俗装饰。紫砂福寿井栏壶 图一中的福寿井栏壶,通高8厘米,紫砂色泽正宗,造型古朴典雅,短流独孔、圆把圆钮、壶盖略凸,大口圆底,简洁明快,此壶是属于“曼生十八式”壶型之一,盛行于清,嘉道年间。这把壶中没有文人雅士在壶身写诗作画,而是以民间流传的福寿图案作为装饰,更使人感到亲切。我们看到壶身上部有五只蝙蝠,寓意“五福临门”,下面两排共十个古篆体寿字,可谓“添福增寿”。中华民族在新春佳节来临之时,都有张贴春联的习俗,有一副对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此壶的装饰正是体现了添福增寿的寓意。壶的盖,是以古铜镜为形,盖上用立体线条一分为四,成为四个扇形框面,每框有一字,是以古篆字阳体“益寿延年”组成,颇具古意。最为精彩的是壶的底部,采用古建筑瓦当装饰,瓦当是古建筑屋面上的一种构件,纹饰丰富多彩,以人面兽面居多,博得收藏界、建筑界专事研究和收藏。福寿井栏壶底部,在足圈里面的纹饰是一只“瑞禽”展开双翅,在垂直长尾两边有“延年”二字,另有六个乳钉,组成一幅图面,既表现吉祥,又表现长寿,用此壶泡茶,持在手中,令人心旷神怡。紫砂雪桃壶 民俗中桃是作为长寿的象征。古典小说“西游记”中为王母娘娘祝寿的“桃”是三千年开花,五千年结果,吃后长生不老,不想被孙悟空偷吃了个精光。生活在凡间的人到了寿诞之日,也有用面粉做些桃的习俗,因此桃就成了民俗中长寿的象征。图二中的雪桃壶是本人收藏紫砂壶中喜爱的一把壶,此壶用料精细,紫砂红泥,通高11.8厘米,是民国初期名家范大生制作,壶身为葫芦形状,壶盖上的顶部是一个寿桃,并有桃枝、桃叶覆盖于盖面,弯嘴圆把,比例得当,光洁圆润,质朴大方,工艺极为精良,盖内有长方形章阳体“大生”二字。壶身刻有书法:“淡泊明志,清虚毓人。辞芬主人作”,更增添了壶的文化内涵,也因此可看出大生是为辞芬而制作此壶,以祝愿辞芬长寿之意。制作者范大生是清末至民国一代制壶大师,他的作品当时在上海深受人们喜爱。
经营紫砂有名的店铺如:吴德盛、铁画轩等都向他争先订购。有资料记载,他的紫砂作品曾参加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和1932年芝加哥博览会获奖,为中国紫砂在国际上获得记载,他的紫砂作品曾参加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和1932年芝加哥博览会获奖,为中国紫砂在国际上获得荣誉。就这把雪桃壶而言,像他这样的名家,在制壶工艺的装饰上也采用寿桃民俗风格,俗中见雅,可称雅俗共赏之作。此壶在南京民俗博物馆紫砂厅展出。紫砂六方烫酒套壶 紫砂六方烫酒壶,是一把将民俗图案用印模的方法装饰壶的六面,每面的长方形线条框的中间是以福、禄、寿、财合成一个大寿字,为古篆体,寿字下面两笔,浑厚敦实,有托着整个画面的作用。图案上面一只精致的蝙蝠(福),寿字中间有两枚铜钱(财),寿字下面的纹饰为官帽翅、寓禄的意思,通过这把壶中的图案,将福、禄、寿、财的民间习俗巧妙地表现出来。此壶为红泥紫砂制作,属晚清作品,壶通高11厘米。为什么叫套壶,是因为此壶里面套一小壶盛酒,大壶装开水起到温酒作用。当我们欣赏此壶充满民俗风情图案时,也看到图案两边有“真记”二字,这是制壶者的印记。我们有时经常在壶把下面看到“真记”二字,使用最多的是清末至民国制壶大师程寿珍和他的儿子程盘根,偶有邵有庭制的壶把下也留有真记。故真记由来已久,亦属名家。不过此壶是酒壶,酒文化中深奥的民俗现象也非常之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民俗其实是世代传习的行为模式,总而言之就是“民约俗成”,就饮茶来说,我中华民族就有着良好的习俗,如有对父母长辈敬茶,宾客奉茶;在议事活动、婚聘礼仪、朋友交往,以茶相待,都认为是高尚之举。我国饮茶的民俗风气,传入到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等演进为茶道,其实都是源于中国。有资料记载,中国饮茶习俗在公元前汉朝时就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饮品,作为茶具反映在紫砂文化中的民俗现象,仅是传承历史民俗精华中的一小部分。然而古老而又神秘的民俗,丰富庞杂,源头幽远,无论在文化艺术、日常生活中时时影响着我们,处处都有最重要的体现。民俗民风的质朴、多趣,高雅和喜闻乐见,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