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美玉之魂魄
http://www.socang.com   2008-08-29 09:48   来源:



云中君(玉雕)李 东

    当代玉雕大师李东,在玉雕创作和玉雕经营方面都是卓有成就的实践者,而他的理想似乎又代表着当代玉雕发展的美丽前景。在源远流长的玉文化发展史上,他正用年轻的心写下精彩篇章。

    记者:您是怎么走上玉雕这一行的?玉的魅力何在?

    李东:我从小喜欢画画、篆刻、泥塑,16岁在北京玉器厂开始学习玉雕,曾先后向姜文斌、郭石林等玉雕特级大师学习。从技校到1999年创立自己的工作室,再到发展成立玉雕艺术公司,在这个行业中磨爬滚打已经20多年了。人物玉雕是我的长项。创作于1997年的香港回归献礼之作翡翠巨型雕件《炎黄之根》、2002年的国宝级珍品翡翠插屏《九天祥瑞》是我的代表作品。近年创作的《盘古开天》、《云中君》、《天地人和套牌》、《和田白玉庄子套牌》等一系列作品,力图在“文化玉”中探索、尝试多种可能。

    古人对玉常常追求一种拙朴的感觉。拙,绝非是生涩感的表现,拙是与巧相对应的一种艺术风格,在中国的审美体系中,拙被视为较之工巧更为难得的一种艺术境界。我主张继承拙朴之气。我认为玉是表现大拙之美的,追求一种大拙之气,而不是卖弄工艺技巧的形式美。比如,和田美玉是天地造化之结晶,不可因过多的雕饰而使之气损。

    在我国玉雕发展史上,汉代玉雕的艺术造诣非常之高。汉玉雕所传达的是一种不拘小节、整体浑然的风格,拙中见巧、具王者风范,其中蕴涵的力量感让世人惊叹,这种张扬的大汉雄风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这些风格特点在后世也被广泛传承和仿制。

    记者:您的制玉之道是什么?

    李东:玉之道,乃属自然道法之道。玉本源于自然,施以琢磨而成,但不可过之,还原自然之本乃是制玉之道。玉雕艺术要有精神,要有魂魄,就必须讲究“气”。我认为玉之气分为俗气、匠气、市井气和清逸之真气。对于一个琢玉师来说,“雕玉琢气”最为重要,避开俗气、摆脱匠气、远离市井气,取而代之的应是怡然之气和艺术家即兴神驰、清逸自然的真气。而玩玉、赏玉、收藏玉的人,都应该增加对气的解悟,所谓“品玉说气”。气场互通便内心撼动、灵魂激荡,一个制玉大师也是一位调气大师。

    另外,玉雕不能做绝了,要在玩赏之间留出空间余地,力求能和赏玉之人产生互动。好的玉件握在手里不仅是赏玩的,它还是可以“吃”的、可以“长”的,能够养生的、修性的,终身佩带不愿离弃的“玩意儿”。琢玉师的创造就是把美玉中潜藏的一种品德焕发出来,使它具有灵魂,而通过它又把这种品德传递给藏玉、爱玉、惜玉之人。这才是琢玉艺术的高级境界,玩赏的意义也在此。

    我认为,一个琢玉师的最终追求目标是:还天地之大气,焕美玉之魂魄。 

   记者:当代玉雕创作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作为琢玉师,应具备怎样的修养?

    李东:以前的玉雕创作,原料为先、技艺为二、创意在最后。而我认为当代玉雕艺术中创意才是主导。由于玉雕原料越来越稀缺,琢玉师不可能对玉料有太多苛刻要求,应利用玉石原料,比如有瑕疵的原料,要在创意上发挥智慧与想象力,然后巧施工艺,最后完成其独有的特质与品性。琢玉师应把受材料所限制的被动状态转换成一种主导状态,不仅仅注重高超的绝技表现,更要重视怎样传达文化和思想内涵。

    玉雕艺术的“问玉”过程很重要。一个琢玉师最重要的是修行,应该做到知识渊博、通儒悟道,这样才能带给物件灵魂,才能传达一种美德。其次,还要能和玉产生对话,找到每一块玉的魂,观、握,感觉它的生命,把料弄清了、问透了,再力争雕出神品。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焕美玉 玉器 魂魄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