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说:“首次在北京举办的奥运盛会,终于圆了一个人——张伯苓先生一个世纪以前表达的梦想。”
张伯苓,著名教育家,南开中学及南开大学的创办人,被誉为我国近代体育的倡导者和中国奥运的先驱人物。虽然他算不上是一位书法家或从不以书家鸣世,留存的墨迹也不多,但他的字却写得既具法度又有气格。我们从他1933年为《第十届世界运动会(即“奥运会”)报告书》所题写的“智力竞新,强国之鉴”八个大字上,或许还是可以看出一点他的书法功底以及早年练字的渊源取向吧。
张伯苓早年就读的是天津北洋水师学堂,这是一所培养海军的西式新学堂。然而,新式学堂是不注重课字描红、熟读四书五经的,要说张伯苓的传统旧学根基包括他的书法技艺,主要还是从几年的家塾得之。因其父张久庵熟读经书,无奈科考屡试不举,后不得不以教私塾为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家教”了。所以,张伯苓幼时,即由父亲亲自开蒙,授以《千字文》、《神童诗》等,及长,继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并日课大字数页,每晚青灯黄卷,非读到灯油耗尽方能入睡。
我读张先生的书法,感觉他写得非常大气而开张,这或许和他的身材气质不无关联,张伯苓是位身高一米九十的大个子,又是海军出身,性情刚直,豁达豪放。据说年轻读书时,若有人恃强凌弱,他遇见不平,立马会挺身揎袖,表现出豪侠仗义之气。所以他的题字,雍雍大度,气势不凡。他有一幅题南开校训的四字法书:“允公允能”,句子是从《诗经》中的“允文允武”化出,张伯苓推陈出新,作出了“既要有爱国的大公,又要有现代化才能”的新意。这幅题书取法北魏,线条凝厚,体势疏朗雄健,甚得《郑文公碑》之笔意。除外,就我所见的几幅张伯苓先生的书法,感觉他不仅于北魏书风浸淫颇深,而唐楷中如欧、颜、褚、柳数家,都给他书法提供以丰沛的养料。尽管我们在张伯苓的回忆文字或他人所写的人物传记中,尚找不到他于笔墨书艺上的勤学故事,但就他所呈现的书法墨迹来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