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局明确指出:珍邮奇品都是骗人的
http://www.socang.com   2008-08-16 10:41   来源:
 从严管理市场

    杜绝制假贩假

    安定(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司长):近几年,集邮品广告在各种媒体上大量出现。开始是刊登在一些小的媒体上,后来逐步扩展到一些大报。广告宣传的邮品价格从几千元,逐步升级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这些邮品越做越“水”,起初还会收录一些传世量较少、价值较高的邮票,现在却拿价值很低的邮票、残次品票,甚至是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发行的邮票或假邮票来炒作、骗人,片面夸大邮品的保值增值效果,误导消费者。

    从国家邮政局近期查处的结果来看,广告宣传的邮品中,有大量假冒、违法印制的邮票,有不少是经过修补、洗戳、拼贴而成,作为“珍邮”来出售。比如我们查获的一套“文革大全”邮品,全套一共80枚邮票,除3枚新票外,其余都动过手脚。其中一张纯金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是未经国家邮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仿制的。

    最近,一些媒体上又出现了所谓“清邮原套大全票”、“一次拥有新中国全版邮票大全”、“46万天价罕见邮品”、“黄金版清明上河图”的广告……这些都是骗人的。

    我们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搞过一个《集邮市场管理办法》,规定买卖集邮品都要入市交易,因为集邮市场的管理者是经过审批的,有场地,有管理办法,有入场须知,入场交易要遵守市场秩序。

    加强广告监管

    呼吁媒体自律

    江雁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告监管司监督处副处长):最近,随着投资市场的火爆,集邮市场也逐渐回暖,但由于我国的集邮市场发育不成熟,经营行为很不规范,经营主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出现了一些经营者利用集邮品广告来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现象。

    集邮品的虚假广告,一是搞虚假宣传,通过广告贩卖假的邮票制品。二是误导欺骗消费者,打着政府部门批准、监制的幌子,以“珍品”、“奇品”、“投资升值”为诱惑,引诱消费者上当受骗。 
    广告和媒体息息相关。媒体要把好广告发布关,虚假违法广告的始作俑者是那些见利忘义、道德诚信缺失的广告主。但是,发布这些虚假违法广告的媒体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媒体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诱惑,导致广告发布环节混乱甚至失控。媒体作为广告的出口,如果能切实履行广告审查责任,虚假广告就不会出现。希望我们的媒体能切实加强自律,建立健全广告审查体制,像管新闻一样管好广告。

    对消费者来说,不能盲目信从广告宣传。广告本质就是一种商品推销的手段,所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消费者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提高鉴别能力,提高消费风险意识,不能轻信广告。

    从监管角度来说,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最近,国家邮政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将对《集邮市场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广告监管部门将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加强集邮市场的管理,依法规范广告市场秩序。

    “珍邮”价值有限

    小心上当受骗

    刘格文(集邮专家):集邮品的开发商主要是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国字号的,属于国家邮政系统,主要是中国集邮总公司及各地邮票公司。这个系统开发的邮品基本上货真价实,很少乱来。大量的假冒伪劣邮品,我称之为“注水邮品”,主要是一些民营、个体开发商做的,现在报纸上我们看到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大多是他们做的。

    民营、个体开发商为了推销他们的产品,最常用的手段是打牌子,有时打的是邮政系统某些单位的牌子,有时是利用政府有关部门的牌子。这些牌子有的是用钱换来的,有些压根儿就是假冒的。

    集邮礼品市场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为什么那么多人涌进这个行业?主要还是有市场、有销路。其中,暴利是一个主要因素。制作公司在邮品中夹杂一些拼贴、清理过的次品,或者搞些个性化邮票,就是在邮资凭证之外搞“附票",其本质就是一张小画片,但加上包装就有了暴利,其利润通常可以达到成本的5到10倍。以那套“生肖瑰宝”邮册为例,售价8800元。有人算过一笔账,说它的价值不过2000多元,每套盈利在6000元以上。它一共制作了3万套,如果全销售出去,其利润高达1.8亿元。

    真正的集邮者是不关注这种邮品的。有个成语叫买椟还珠,现在国内的邮品买卖就存在这种现象,而且这个“珠”很小,可能只占价值的1/10,盒子的价值倒是占了9/10。所以说很多邮品并没有什么价值,更没有广告所吹嘘的"无限的升值潜力"。国外市场更多的是买卖邮票本身,没有我们这种大盒子小箱子的邮品。

    打击商业贿赂

    净化主管阵地

    康宏志(集邮专家、北京日报评论部主任):“珍邮"之所以蒙人,简单地说,一是制假者利用了一般消费者不懂集邮常识、难辨真伪的弱点。我问过一些邮品经营公司,他们告诉我,这些邮品主要卖给老干部,或是那些明知有假,但有送礼之需的人。礼品的包装上均印有一个很高的标价,送礼者以为很有面子,实际上并不值钱。二是利用广告,铺天盖地,大面积覆盖,夸大其词。以"绝版发行"来吸引眼球,诱人上当。很多消费者原本存疑,但一看多家媒体上有广告,便信以为真。三是利用名人效应,借一些名人、名家、名设计师的名气大肆炒作。四是利用一些所谓的专家现场讲解,极力吹捧,来欺骗消费者。

    “珍邮”之所以频频出笼,与一些不法商人金钱开道,打通关节,贿赂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官员也不无关系。一些公司的后台很硬,关系很广。一些主管者为利所诱,大开方便之门。

    谈到媒体的责任,我的看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该加强秩序文化的建设,要从行业规范做起。但对媒体广告发布人员来讲,有一个专业知识的问题,一般的广告人员对那些邮品虚假广告识别起来确实有一定困难,这不是对他们讲一讲”加强责任意识,守土有责”就能解决的。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似应由工商部门召集各媒体的广告负责人开一个会,就这个问题提醒大家注意。希望我们的主管部门、工商部门能加大后续动作的力度,特别是尽快出台针对性较强的监管条例,对那些违规违法的公司、人员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普及集邮知识

    管理制度前置

    常连成(北京亿恒月坛邮币卡交易中心管委会主任):很多假邮品之所以大行其道,与消费者缺乏邮票相关知识有关。

    目前媒体刊登的邮品广告中,有很多偷换概念的地方。比方说,一套邮品它声称是清朝邮票,其中有没有清朝邮票?有,但清朝邮票的价格从上百万元到几元钱的都有。这些老票的价格差距很大,同样的票,一枚和另一枚品相都可能不同。一般消费者一听,清朝票,那得值多少钱啊,其实有的可能还不如现在的票值钱。此外像那种"中国邮票大全”、“解放区票”等邮品,其中真正好的邮票可能就是一两枚。

    伪劣邮品泛滥还有一个危害,就是它助长了腐败。现在,购买这类邮品不少是用公款,像开个什么会啦,送个礼啦,花上"明码标价”的十分之几,就能从市场上买到这类邮品。如标价2800元的邮品,市场上300元就能买到,这其中的回扣太大了。

    要管住伪劣邮品,不是没有办法。国家有明文规定,对于邮品的仿印仿制是要经过当地邮政部门批准的,但现在很多邮品的包装上、邮品上都在使用“国家邮政”字样,单这一条就是违法的。

    现行的制度有漏洞。买卖邮票属于专项经营,是需要经过邮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以前是前置办理,如果你去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工商部门会要求你先去邮政部门办理许可,但现在变成了后置办理,工商部门会给你办理营业执照,然后要求你在一定时间内得到邮政部门的经营许可。但事实上,即使你得不到这项许可,你的营业执照上已经有了“经营邮票”一项。

    再如,按照国家1994年个人经营邮票的管理办法,邮票公司每年应该按一定比例给个体邮票经营者邮票,相当于批发。但这么多年来,没有一家邮政局真正这样做过,个体户根本没有正规进货渠道,只能去“挖货”。这些都影响了集邮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邮政局 明确 指出 珍邮 奇品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