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和信阳光山黄夫人壶一墓同出的,还有171件器物,有铜、玉、竹、漆、麻、丝织品等,细致周到地提供给高贵的黄夫人阴间所需,使她逝后仍能够享受奢华的生活。
黄夫人墓是在1983年被发现的,令人惊异的是,黄夫人和她的老公黄君孟都是三重棺椁,东西向并列在墓坑底部,墓底呈两级台阶状,太太的棺椁比老公的棺椁放得低了70厘米。
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这座夫妇合葬墓中,墓上原有高7~8米的封土,墓室为长方形竖穴土坑,东壁偏南有一条墓道。墓坑口大底小,墓口东西长7.9~9.1米,南北宽12.2米,深4.2米。墓坑四壁经过加工,抹有一层青膏泥。墓道仅存一段,呈台阶状。墓内填土,上部为较疏松黄褐色五花土和青膏泥,夯窝明显可辨。但从墓室情况,无法确定此墓是一次挖成还是两次挖成。”信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左超先生说。
生同衾死同穴,这古今所有恩爱夫妇的美好愿望,黄君孟夫妻实现了。那么这种葬俗是黄国独有的吗?
专家们发现,距此墓不太远,还有两座夫妻合葬墓,一是信阳平桥樊君夫妇墓,一是新野小西关曾子仲凄夫妇墓。三座墓都在豫南,处于北纬32度的一条横线上,三墓的共同特征是:无论是一次挖成或是两次挖成,最终都是两人并列于一个大墓坑之中的合葬墓。据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史学家李学勤先生研究,这种颇有特征的墓地,应是黄国自有的礼俗,而这种礼俗对周围地域有比较深远的影响。
专家们还发现,黄君孟夫妇墓,还是地上起土地下掘墓的墓葬方式之“最早例证”。河南社科院楚文化专家马世之先生认为,这实际上是我国古代北方“墓而不坟”的文化传统,与江南平地起坟的土墩墓制在淮河流域交流、结合的产物。
太太风头盖过老公
东周时期,在今河南、湖北交界地带的汉、淮二水之间,分布着一些小诸侯国,黄国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据文献记载,黄国为嬴姓国。新中国成立前,黄国青铜器已有出土,但缺乏明确出土地点。20世纪70年代,在豫南潢川磨盘山、罗山高店发现了黄国贵族墓葬,出土有铭文的青铜器,印证了文献记载的黄国地望,但这些墓仅为黄国一般贵族墓葬,出土遗物不多。直至1983年4月,黄君孟夫妻墓的发现,才揭开了黄国神秘的面纱。
1983年4月10日,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上官岗砖瓦厂的工人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古墓,附近的农民将该墓靠北的一座木椁破坏(后来知道这是黄君孟的墓椁),将随葬器物取走。当地文物部门立即组成工作组,追回全部文物。文物工作者调查发现,在被破坏的椁室边上还有一个椁室,于是从4月28日开始,对这座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一座国君级的夫妻合葬墓,就此惊现于世。
当时考古人员发现夫妻两人的墓都是三重棺,即内椁、外椁、内棺。黄君孟是位名叫孟的黄国国君,他的夫人叫孟,姬姓诸侯国大贵族之女,生前高贵,逝后陪葬便享受了与国君相等的规格。老公墓内椁和棺木已被破坏,仅存外椁。太太的三重棺椁保存得相当完好。只见太太的主棺长2.35米,宽高各为1米左右,通体髹黑漆,盖面四周饰朱红漆绘窃曲纹(由龙纹或动物纹变形演化而成,也称兽体变形纹),盖面中心部分,隐约可见朱砂彩绘的大型窃曲纹。头档、足档和侧板口下及两侧都饰朱红漆绘菱云纹。整套葬具内外椁厚重结实,棺木制作考究,黑漆彩绘,高贵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