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湘绣旗号卖“苏绣”
“一口银针十只玉指百束锦丝,弘扬绣乡千年传统;三湘夸颂四海称荣五洲赞誉,织就人间万物风华。”这两句诗中不仅描述了绣女们进行湘绣的情景,也毫不掩饰的说出了湘绣的盛誉。
据了解,目前,湖南省注册的湘绣厂约二三百家,但多是几人或十几人的家庭式小作坊,主要分布在沙坪以及宁乡、牌楼、长沙县等地。作为“湘绣之乡”的沙坪,百人以上规模的湘绣厂仅有金球湘绣有限公司一家,有几十名绣工的也不超过8家。在近一公里的街道上,这20多家湘绣制品厂大多生意冷清。
而在长沙市五一路的“湘绣一条街”上销售的大多是打着湘绣旗号的“苏绣”。一些厂家表示“生意很不好”,每天卖出为数不多的绣品也多销给了来长沙旅游的外地人。
最大隐忧来自人才断层
湖南商学院的一份湘绣产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湘绣市场危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品形式单一,主要以工艺品为主。第二,产品以内销为主,出口创汇较少,营销渠道较窄,销售手段有待提高。第三,湘绣发展主要面临湘绣人才青黄不接问题,绣工的工资较低,从业积极性不高,传统工艺传承难度较大。
湘绣大师苏获先生称,到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机器印刷湘绣作品的出现,湘绣在日用品上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大片市场。他更是直率地说,目前湘绣精品遭遇“可复制”硬伤已成为众多湘绣厂家颇感头痛的问题。
“湘绣的最大隐忧来自于人才的断层”这也是苏先生最为担忧的问题。资料表明,目前,湖南在世的国家级湘绣大师只剩下3位,且年龄都在70岁左右。
湘绣发展迎来第二春
作为湘绣产业的杰出代表,“金球”商标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无疑给整个湘绣界带来了希望,犹如注入了一支“强心针”。
“湘绣产业没有污染,不造成浪费,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非常吻合,现在应该是发展湘绣的最佳时期。”长沙市副市长文树勋说。
“一个行业最忌讳没有品牌,‘金球’获‘中国驰名商标’,不管怎么讲是一个利好。在一线品牌的带动下,二线三线就很快将发展起来。”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唐树芝表示。
前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长沙沙坪金球湘绣公司还被授予了“中国湘绣技艺培训推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