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茂在精心为方言文化塑像。
-核心提示
为方言塑像,为方言树碑,让人们永远记住中国乡土文化的传承,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曲阳县棋盘村36岁的青年雕刻师刘兴茂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本报驻保定记者郭志昆
在曲阳县棋盘村,36岁的青年雕刻师刘兴茂,多年来搜集流传在曲阳县民间的一些即将失传和已经失传的方言,用石雕的形式把这些方言雕刻记录下来,在家中给人们参观展示。日前,他决定在家乡建一处方言文化塑像博物馆,给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方言文化遗产。
-曲阳方言耐人寻味或许是曲阳县当地独特的地理区位,造就了许多当地独有的民言方言。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通讯手段的进步,许多方言已经失传或即将失传。比如,曲阳农村称太阳为“老爷儿”,称月亮为“老母底儿”,一天从早到晚分别称为早晨(读“身”)、前晌、晌午(读“或”)、后晌、黑介(读“家”)、夜老(指昨天晚上)、今儿嘛(今天),而且许多发音阴平和上声不分。还有小孩子之间打架叫“给耶”(gěiyè),年轻人的身体强壮称之为(sàng),心情舒畅叫“得”(děi)。比如对母亲的称呼,不同的农村分别叫“娘”、“嬷”(音mó)或卜(音bō),当地人完全可以从人们的说话口音中听出来说话的人家在哪里。
-用雕塑记录方言刘兴茂从小就听父亲讲家乡的方言故事,慢慢地就喜欢上了古老的家乡文化。初中毕业后,他在县雕刻学校学会了雕刻技艺,后来在一家雕刻厂做了雕刻师。刘兴茂内心深处有个愿望,希望尽自己的力量为曲阳传统方言文化做点儿事情。
从2005年开始,他发现许多外来的洋节日、洋风俗被一些年轻人当作时尚,而家乡一些传统民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尤其是在方言方面,老年人说的话年轻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兴茂想到了把家乡的方言用雕塑记录下来,并着手建一座家乡的方言博物馆。
-为后人留份财富刘兴茂经过实地考察,发现这些方言的出现与人们的家境有关。很多方言没有形成文字符号,字典上也没有收录,只是人们代代传承,如果不及时收集和整理,慢慢就逐渐失传,势必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对于这种情况,刘兴茂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收集和整理曲阳的方言文化,三年多的时间,他已经搜集了20多种当地的方言土语,并选取曲阳本地的汉白玉大理石,着手为这些方言塑像,还在雕像的背面刻上这句方言的来历和出处。因条件有限,他在家中收拾了两间屋子,筹建方言博物馆,对这些方言进行展示,让人们铭记在心。
“为方言塑像,为方言树碑,让人们永远记住中国乡土文化的传承,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刘兴茂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