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英享受造壶的每一瞬 清新、素雅、从容、沉静,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宜兴工艺美术师周菊英制作的紫砂壶一如她本人。今年四十岁的周菊英,举止间透溢著江南女子特有的风韵。与宜兴衆多陶艺家不同的是,周菊英造壶不是为了维生,而是缘于对紫砂的挚爱。她的紫砂作品大都造型传统,她以自己对紫砂的理解,诠释那些历经几千年风雨考验的前人的作品,每一件既具风骨,又有神采,更有艺术内涵。周菊英以紫砂作品静静地表达著内心的从容,直至成为一种韵味。 造壶缘于「内心喜欢」 彷佛从未经受人间烟火的熏染,周菊英给人最深的印象是自然、率真,似乎她从来就远离尘嚣。她目光清澈,笑容明朗,眉宇间透著从容与满足。「我非常喜欢造壶。」说起紫砂壶,目光顿时充满热切的光亮。 1988年,还是小姑娘的周菊英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邵毓芬学习制壶工艺,后更得吕尧臣、季益顺、吴群祥等名师指点,技艺日进。仅半年,壶就造得有模有样了。 周菊英特别喜造传统壶,石瓢、井栏、掇球、虚扁等,她痴迷于这些经典造型中所储满的岁月的从容,她认为紫砂壶里装的是茶,或厚重苦涩,或清淡润滑,传递的便是一份生活的从容。 当地紫砂界的前辈称赞她制作的传统壶「看不到一点抄袭的痕迹」。的确,即使是一把仿古壶,周菊英也能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感觉。 最爱「云肩如意壶」 周菊英将紫砂壶看作是「蕴含精神的物质」。由于家境殷实,周菊英能够从容地享受随心由性地造壶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她说,自己最爱造的是「云肩如意壶」。「如意」是象征祥瑞的饰物,「云肩如意壶」是在壶身上沿镶上十六颗大小、形状、姿态完全相同的如意,以壶嘴与壶把间隔,在壶嘴的下侧也隐隐地造出如意的样子,使得整圈如意连贯、顺畅。壶盖与壶身接替的地方,平整而光滑,如美人云肩,透著妩媚与娇柔。 周菊英制作的「云肩如意壶」为紫砂原矿清水泥,色泽温润如玉。壶钮造如意纹状,壶嘴和壶把分别有如意纹装饰,线条流畅,如流风回雪,生动自然,富有气韵。茶壶壶身圆润有致,壶腹作一线条,通畅流利,灵活中不乏几分精气之美,与此相应,壶盖亦作回环线条,更生几分灵动。 闲来无事时,或是偶有闲情时,周菊英都会造上几把「云肩如意壶」。她说,每贴上一颗如意,「心里就欢喜的很。」虽然这项复杂工序极需要耐心,但在将一颗一颗娇巧的如意细致地排列成齐整的一圈时,周菊英便会情不自禁地沉醉于岁月给予她的内在的充盈与安宁。 「竹」系列壶尽显高洁 周菊英的紫砂作品中,「竹」系列壶也格外出挑。「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赏她的「竹」系列壶,时而似有古风轻轻徐来,时而又似有君子款款走来。有诗句「未出土时便有节,及至凌云尚虚心」,便有了她的「凌云壶」;想到竹之高洁与清新,便有了「高竹壶」。 在周菊英心目中,「竹」是品性高洁的植物,宜兴有竹海,竹,更是当地人的爱物。周菊英制作的一把「大竹段壶」别有韵致,壶身采用井栏壶的古典造型,却是在井栏的基础上放手加大,笔直而粗壮的壶身,给人一种沉稳之感;从壶嘴处延来的几片竹叶增加了整把壶的生气;整个壶身便是一节茁壮生长的大竹段。另取一截细长的竹段,细心地在掌中搓成弯曲,扭成旋形,紧紧靠在壶身一侧;壶嘴与壶钮造出新生的笋头状,点上些米粒大小的圆,形象、生动。 周菊英说,往壶上贴竹叶也是她最喜欢的手工,她经常只是在壶嘴处延伸向壶身几片精心镶贴的竹叶,以表达「一叶显而知全竹」的感觉。 近年,周菊英的紫砂作品屡屡获奖,她的「金凤祈福壶」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周菊英的作品曾先后被江泽民、荣毅仁、钱其琛、李铁映等国家领导人选为出访国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