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红枫叶秋虫图盒
探宝故宫
“寒蝉欲报三秋候,寂静幽斋。叶落闲阶,月透帘栊远梦回。”枫叶与寒蝉,是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前奏,然而在这个剔红枫叶秋虫图漆盒上,我们看不到凄秋的荒芜与冷清,因为这件艺术品的奢华与炫耀已经超出了它的主题,留在我们眼中的只有巧思与精妙。
这是一个用朱漆雕成枫叶形的盒子,底下还承托着同样形状的盒座,枫叶的叶蒂上下能合成圆球状,盒内髹黑漆,内底刻着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识,器形饱满而端庄。遍布整个漆盒的表面细密地雕了一层锦地,然后再在锦地之上雕出茁壮有力的枫叶经脉,盖面上凸雕的秋蝉与纺织娘如同活了一般,翅须微振、扑之欲出。锦,一种鲜艳华美的织物,以锦为地,自然可以想象出在漆器的表面用刻刀一点一点地雕出如锦般的纹理,是多么精致而又纤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漆的特性并加以使用。汉代的漆器制作空前繁荣,红黑的色调、流畅的云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汉代漆器上常见的彩绘工艺不同,这件清代乾隆朝制作的剔红枫叶秋虫图盒用的是雕漆工艺。雕漆工艺产生自宋代,在元代以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产生出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多种工艺。剔红,作为雕漆最常见的品种,又名“雕红漆”,它通常用木头或金属做胎,然后在胎骨上一层层的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则一二百层,等到了相当的厚度,待漆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而成。“髹(音修)”,是我国古代用以描写以漆漆物的专用之字,由明代隆庆年间的漆工黄成撰写的《髹饰录》,就是我国现存唯一一部古代漆工的专著。
清代的乾隆皇帝酷爱雕漆,在他的御制诗中留下了几十首咏雕漆的诗文。他在位时期,雕漆工艺得以蓬勃发展,比如他命令造办处来自南方的牙匠们来雕刻漆器,使雕漆融入了雕刻象牙般的精细,他又将大量的雕漆交由苏州承做,使雕漆又具有了江南雕刻竹木的清新气韵。能工巧匠们推陈出新、工不厌细,制作出大量的雕漆制品,使乾隆朝的雕漆工艺独树一帜。然而到了乾隆朝后期,雕漆生产就已经开始转向衰落,到光绪皇帝的时候,雕漆技法几乎失传,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曾令苏州制作雕漆,但得到的回复却是无力承办,至此,雕漆生产跌入低谷。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件剔红枫叶秋虫图盒的时候,看到昔日的繁华如过眼烟云般地消散,而沉淀不变的是我们厚重的文化,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