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出经典的“剔红”
http://www.socang.com   2008-06-30 11:01   来源:



大瓶《繁荣富强》



剔红壁画《观潮图》局部

    第一次见到文乾刚,还是在春节前,那时他的工作室是在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操场边的一排简易房里,只有四五十平方米,屋子里挤了十几个人,呼吸着浓重的大漆味道。

    几个月过去了,再见文乾刚,却已是在北京东四环外一个叫做“东风艺术区”的地方。高高的屋顶下仍是十几个人在忙活,却因了近400平方米的宽敞而显得优游了许多。

    工作条件的改观让文乾刚心情不错,这挺不容易,因为虽然只有两次的近距离交谈,却能清晰地感觉到他的心气很高。不过,对自己有所要求和期待应该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吧,所以在雕漆这行日渐式微的世纪之交,他没有放弃;所以到了今天,67岁的他不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成为了北京雕漆的代表性传承人。
如果可能,文乾刚当初不会选择这行,因为从小时候开始,他就醉心于美术,尤其是西洋美术。1958年,中央美院附中和北京工艺美术实验中学联合招生,于是,他放弃了已经考取的高中,进入了其后改称为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的校园。毕业后,经过在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短暂过渡,1961年,他进入了北京雕漆工厂,并在若干年后成为了这个厂的总工艺美术师。进厂初期,厂领导安排他从事了许多不同的工作,比如让他跟从周长泰、汪德亮学习雕刻,又从师于孙彩文和朱庭仁学习设计。频繁地转换工作让他一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也因此让他成为了这一行里有数的能够贯通设计、制胎、髹漆、雕刻、抛磨五大工艺程序的大师。后来他自己猜测,或许当初领导的用意就是要培养他吧。

    上个世纪末,处于西单商业开发区的北京雕漆工厂原址拆迁后成为了一片绿地;2002年,陷入困境的雕漆厂进行了改制;如今,雕漆厂只是作为一个法人存在着,原有的职工都已是各谋出路了,这其中,文乾刚带领着十来个师傅办起了自己的工作室,并确立了自己的精品方向。

    “我是艺术家型的大师。”这是文乾刚的宣言。从一开始,他就不打算只做个匠师,所以工厂的日子让他很不受用。因为那时的流水线生产谈不上有多高的艺术含量,虽然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前很抢手,为国家也增加了不少外汇收入,对于醉心艺术的文乾刚来说却难有多少成就感。打个比方说,一件产品该定价多少,在工厂里的算法就是原料加人工再加一些七七八八,但设计却从未被计入成本。其实,中国的工艺美术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自觉比一般工业产品有文化,但同时又被文化艺术界视为匠人,工艺美术大师也常常被视为高水平的工匠。而在文乾刚看来,至少对于雕漆艺术来说,其传承千年而负载的文化含量和长期宫廷制造的“贵族”身份,理当受到人们更多的尊重。何况,雕漆的“剔红”和瓷器的“青花”被人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两大经典色彩,无论是“青花”的淡雅还是“剔红”的典雅,都无可替代。

    当然,与其他中国的传统工艺一样,雕漆在近现代的命运也是起起伏伏。清末民初,没落的雕漆从宫廷走向民间。光绪三十年(1904年),萧乐安、李茂隆在北京开办中国现代商品雕漆的第一个制造作坊——“继古斋”。“继古斋”的门徒宋兴贵学成之后,又独自开办了“德成”雕漆局,宋兴贵的徒弟张增明、苏增安等又分别开设了“明古斋”和“苏记”雕漆作坊等,许多技艺高超的雕刻工匠是从这里学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将散在民间的北京继古斋雕漆传人40多人集中,组建了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1958年转为北京市雕漆工厂,文乾刚的师傅们基本上都算是“继古斋”的第三代传人。在工厂的时候,文乾刚经常听师傅们讲古,其中有位姓张的师傅在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开过一个雕漆局,有一次,一个外国旅游团来到他的作坊,游客们看上了还在制作过程中的一种“名片盒”,于是留下了联系方法,让张师傅完成后给他们送去。一两个月后,100个名片盒完工,那批游客则已在秦皇岛等待返航的邮轮了。张师傅带着产品赶到秦皇岛,到了旅馆往桌子上一放,立刻,已经分不清是不是那个旅游团的人了,反正是拥上来一大票人一抢而空,桌上留下的,是明晃晃1500个大洋。据说,那时一件长衫卖5毛钱,一袋50公斤的进口富强粉卖2块钱。张师傅背着这1500个大洋,兴冲冲跑回北京城,家都没回,就直接进了八大胡同。这是个有喜剧色彩的故事,但也说明了那时雕漆作坊的生意还是很火爆。不过,那时的产品主要是一些“小玩意儿”,目的也只是为赚钱,在艺术上根本无法和明清时代的精品相比。

    文乾刚开办的工作室和过去的作坊不一样,这从2002年之后他的作品连续获得西湖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金奖的结果就可见一斑。他把雕漆艺术看得很贵重,因而他也要求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在他的工作室里,一件“剔红唐人诗意五扇屏风”尤为惹眼,而这件作品从设计到完工,经过了两年半的时间。其实雕漆工艺品生产的一大特征就是生产周期长,一件真正的雕漆艺术品一般要刷上厚度15毫米左右的漆才能进行雕刻,一般来说,1毫米厚的漆要刷十几遍,每一遍刷上去的漆都只能在室内自然阴干,因而每天只能刷一两遍。刷15毫米厚的漆,就需要近百天时间,而精品需要的时间就更长。

    与雕漆的生产周期类似,雕漆人才的培养周期也相对较长。现在文乾刚的工作室有19个成员,其中10个是原雕漆厂的职工,另外几个年轻人中大多是大专或高中毕业,有一个还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生。这些人大多具有美术基础,其中有4个被文乾刚视为重点培养对象,希望他们以后能成为掌握所有工序、尤其具备设计能力的领军式的人才。文乾刚说,这还需要5到10年时间的磨炼。不过,不管是作为工作室带头人的责任感也好,还是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义务也好,培养人才都是文乾刚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人才不仅是设计人才,也需要成熟的工匠,因为说到底,雕漆都是一项合作型的工艺,单靠一人是很难完成的。同时,文乾刚也认为,工艺美术行业的人才是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只有在作坊或是工作室的多年实践中才有可能产生。

    中午的时候,工作室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吃了一顿炸酱面,感觉很有家庭气氛。文乾刚却只吃了两只红薯,因为他得了一种叫做“食物不耐受症”的病,不能吃米和面。他说,有一阵子他的手指关节得不时地涂药膏才能免于开裂,后来有一次在西藏呆了十几天,竟然不治而愈了,所以他觉得有些病症是和环境污染相关的。有时候他就想在北京附近找一座清幽的山,把工作室设在那里,也许在那种清澈澄明之中,不只对他的身体有益,也更能沉下心来创作更多的精品呢。

    不过,文乾刚又说,不久之后,他的工作室可能又要搬到“东方艺术区”的另一间6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里,看来,文乾刚的山水之梦和他的美术之梦一样,还是要先放一放了。



相关链接

    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等不同的名目。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它与景泰蓝、玉雕、牙雕一起,并称为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2006年,雕漆技艺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雕 剔红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