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胡适是我国最早的火花收藏家之一。他的火花收藏主要是在旅居美国8年中进行的,先后共藏有5000多枚。有位美国记者采访他,看到房中到处贴有火花,在报上发表访谈文章时特意在胡适的照片上题注:“火花收藏家胡适”。
旅美8年藏火花5000多枚
中国白话文先锋、著名学者胡适于1938年至1942年出任民国政府驻美特命全权大使,其间热衷于收集火花。胡适初到美国时,朋友们特意为他召开了盛大的欢迎宴会。主办宴会的友人知道他喜欢收藏火花,所以在席间将印上了他名字的火花奉送给他,胡适欣然笑纳。
火花是“民间的名片”,同邮票一样,早就受到人们的青睐。约在上世纪初,就有名人对其刻意搜求,孜孜以藏了。我国最早的火花收藏家是钱化佛先生,这位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著名画家,坚持收集火花30年,数量达10万枚之巨。1940年,钱化佛以700枚火花组成一部火花专集,集册扉页上有“无量佛”照片一帧,下有孙中山先生特地亲笔题赠的“化佛仁者鉴”5字,封面为钱先生自题:“摩登即前进,金钱最文明,烟壳火柴集今人座右铭”,落款“衣幅不周斋主题”。这部著名的火花集现为新加坡著名收藏家黄汉森先生所珍藏,是否为传说中的《香火姻缘》趣味集,尚待进一步考证。
美国《生活杂志》的记者到胡适的寓所采访时,看见胡适的房中陈列了许多火花,便在发表采访文章时特地在照片上题注:“火花收藏家胡适。”经过这一宣传,引起读者纷纷给胡适寄去形形色色的火花。美国的火花收藏家们更踊跃地馈赠了大批火花给他。由于这种“名人效应”,使胡适的火花品种越聚越多,逐渐超过了一般的火花收藏家。后来,胡适到美国各大学演讲,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赠送火花给他。更有趣的是,凡举行欢迎胡适的盛大宴会,门票均不收美元,而订价为l00枚火花,凡缴足此数者便可赴宴。
藏书捐赠北大
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胡适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学者,他在白话文、白话诗、红楼梦研究、整理国故等很多方面都有首倡之功,在很多学术思想领域开风气之先。胡适曾自称“但开风气不为师”,以“开风气”自许,但“不为师”却是胡适的谦辞。且不说《新青年》、《胡适文存》对当时青年人的影响,仅就受到胡适直接教诲扶持的现代学者、名流而论,已经是难计其数。从这个意义上说,胡适藏书和日记、书信等资料不仅是研究胡适学术思想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胡适周围的学者名人,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的重要资料。
由于胡适一生注重图书的收藏,接受赠书丰富,同时又非常注意保存个人日记、手稿和往来书信等资料,因此他留给后人的文献和研究资料是非常丰富的。但是,由于胡适一生生活于中国内地、中国台湾、美国等地,他的这些资料也往往被分散于各处。在胡适的众多手稿、书信和藏书中,他当年留在内地的部分最为丰富,其辗转流传也最为引人注目。
1948年底北平解放前夕,当时胡适仓促飞离,丰富的藏书和手稿、日记、书信等珍贵资料都没有来得及带走,全部封存在他在北京的寓所东厂胡同一号的五大间书库内,这些资料不久被寄存于松公府的北京大学图书馆。
1957年6月4日,胡适在纽约立下遗嘱,将留存祖国大陆的102箱藏书、信件全部捐赠北大。2000年夏季,随着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启用,馆舍条件的改善,北大图书馆开始有计划地整理在红三楼楼顶与世隔绝了近40年的部分胡适藏书。
收集怕老婆的故事
其实,胡适的真正嗜好是收集世界各国怕老婆的故事。上世纪40年代末,他曾对北大学生讲过这些故事,为此聂绀弩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怕老婆》的文章反驳他。步入晚年之后,胡适还是痴心不改坚持这一爱好。据《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记载,有一次,朋友从巴黎捎来10枚铜币,上面铸有“P.T.T”的字样。胡适发现三个字母正好与怕太太谐音,便将这些钱币转赠同好,作为怕太太协会的徽章。后来中国台湾某报披露此事,他十分高兴,又给身边的人讲了个怕老婆的故事。
此外,他还总结出一个新的“三从四得(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的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其诙谐幽默由此可见一斑。
胡适为什么要收集怕老婆的故事呢?这与他的政治兴趣有关。他曾经对自己的学生说:“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则容易民主;反之则否。德国文学极少怕老婆的故事,故不易民主;中国怕老婆的故事特多,故将来必能民主。”刘妮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