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青铜器在大型拍卖会上屡次高价成交。同时,民间私下的交易活动也极大地盘活了市场。从2003年起,越来越多的国内藏家开始关注并介入青铜器收藏。2006年就曾出现过青铜器市场的全面暴涨,涨幅普遍达到了10倍左右。此后,青铜器仍然保持着一年翻一番的强劲涨势。
高品位蕴涵巨大增值空间
因为青铜器年代久远,海内外各大博物馆都十分注意青铜器的收藏。据了解,青铜器收藏在国内博物馆中分三类:一是宫廷博物馆存有许多宝贵的器件,如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二是上海、天津等当年的通商口岸的博物馆,也征集了很多精品;三是省级博物馆,都是当地出土的,有的馆藏也非常好。另外,国外收藏青铜器的,在综合性博物馆里有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
北京报国寺品古斋的温洪波先生说:“收藏青铜器很能体现博物馆的品位和档次。在民间收藏界,能玩青铜器的藏家,一般需要很渊博的知识,收藏者大多为大收藏家。”据他讲,民国时期的北京琉璃厂,一件周代铜鼎可换一堆康雍乾官窑瓷盘碗罐。鉴别三代青铜器的难度相比鉴别明清官窑瓷器要大很多,这大大增加了它的利润空间。
另外,中国青铜器品种纷繁,简单分成四大类:一是兵器(战争所用的器物);二礼器(祭祀燕享之器物,包括饪食器和酒器等);三乐器(音乐所用之器物);四杂项(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日用器物)。温洪波告诉记者,我国青铜器不仅类别丰富,而且别具艺术特色,历来是中外收藏家注意的珍品。由于青铜礼器的造型最为多样,也最能体现青铜器的艺术特色,所以千百年来收藏家都重视鼎、彝、钟、簋、尊、爵、卣、豆等礼器方面的传统收藏,尤其是带铭文的礼器,更是藏家追逐搜寻的重点。
“国内藏家由于长久以来的收藏、审美习惯,不太容易理解雕塑类藏品的艺术价值。一般人很容易对字画产生兴趣,可是像瓷器、青铜器这些雕塑类藏品刚开始时,很难受到大家的重视。”温洪波接着讲道,“不过近几年青铜器收藏逐步引起藏家的广泛关注。”据了解,在2006年10月崇源国际举办的青铜器拍卖中,当时上拍的90件铜镜和各种器型的青铜器几乎全部成交,而且成交价格都超过估价的数倍,成交总额达到了6000余万元。
拍卖市场青铜器屡创新高
早在2001年,美国纽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商代青铜器“皿天全”方罍器身,就以924万美元天价成交,成为青铜器拍卖历史上的神话。不久前,在纽约苏富比高价成交了一件商代青铜带盖酒樽。此樽创作于商代晚期,纹饰精美,在同类型有迹可寻的酒器中,只此一件具有这样的图案装饰。1953年,诺克斯艺术馆以1万美元的价格收藏了这樽青铜器,54年的时间价格竟增长了800多倍,可见青铜器巨大的增值潜力。2006年初,上海崇源拍卖会上推出的西周青铜周宜壶,最终以2640万元的高价被一神秘买家购藏,创下了内地青铜器拍卖之最。
据统计,2006年仅佳士得和苏富比就先后举行了多次青铜器拍卖:苏富比3月30日在纽约的中国艺术品专场中推出15件中国青铜器;9月21日在纽约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推出27件不同时期的青铜器;7月和11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两次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中,推出12件中国青铜器;佳士得9月19日在纽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推出的青铜器多达22件(组)。中国青铜研究会副秘书长玄鹰对此表示:“拍卖市场的红火,一方面表明收藏爱好者的眼光和品位在逐步提升。他们不惜花高价竞拍,囤积资金待购精品。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拍价正在重塑青铜器本身的价值地位。”
房产资金缔造藏市“黑马”
近年有少量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出现在国内拍卖市场上,还有一些青铜器以民间私下交易的方式进行。即便如此,青铜器收藏市场依然表现抢眼,许多藏品身价涨幅过了10倍。
“青铜器交易缺少了拍卖这个渠道,好像并没有给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从2003年国内青铜器民间交易市场渐成气候起,青铜器一路飙升。2006年,青铜器市场中几乎所有种类的青铜器都在升值,平均涨幅达到了10倍。”温洪波表示,“而后每年也能保持一年翻一倍的价格涨势,今年也是如此。”
据温洪波透露,虽然国家相关法律条文对青铜器交易的限制很好地保证了市场的稳定,10倍价格的涨幅也应算是合情合理。
“一批做房产生意的投资者最先涉足了当时还比较冷的青铜市场,注入了一大笔资金。”玄鹰讲,“其实他们的动机很简单,只是看中了青铜重器这种硬片收藏品,放在家中用来‘镇宅’。”
“当时青铜器收藏市场可谓全线飘红,而且很多精品一下子从二三万元涨到了几十万。今年虽然国内青铜器上涨力度不再会这么大了,但继续走强的势头依然在。”温洪波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