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一些专业拍卖公司的公开资料上也看到,近年来被拍卖的雕塑品数量逐年增多,总成交金额、成交比例等数字也越来越大,显示市场对于雕塑品的关注持续升温。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与书画等作品运作的市场化、透明化相比,雕塑收藏目前的流通方式仍比较“个人化”,而且缺乏像其他藏品一样可供大众参与的市场“行情”。
雕塑家潘更迪告诉记者,国内雕塑品的流通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通过代理的画廊、拍卖行出售拍卖;另一种是雕塑家通过参加艺术博览会打响个人和作品知名度卖出作品;还有就是藏家慕名直接向雕塑家购买作品。并无成形的市场行情可供参考。
“因而艺术家创意的价值、艺术家的知名度、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其艺术技巧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到雕塑的价值及其未来的升值潜力,应为收藏者重点考量。”广州雕塑院院长俞畅表示。另外,俞畅也提醒收藏者,由于流通渠道并不顺畅,定价体系也未市场化,“收藏者如果希望通过投资雕塑作品获得较可观回报,短期内并不现实。”
十件以内作品视为原件
与书画、陶瓷等作品的“唯一性”不同,铜雕、玻璃钢雕等作品的制作由于创作周期较长,而且是通过烧制模具等工序制作而成的,根据国际惯例,雕塑家本人复制的作品在十件以内都被视为原件(不同国家、不同艺术家标准略有差别)。
收藏建议:
对于有意进入雕塑收藏领域的藏家,广州雕塑院长俞畅有以下建议:
收藏者对雕塑艺术应有一定的知识,这有利于对雕塑品价格作初步判定;
对雕塑作者的创意、知名度、在行业中的地位等因素作一定考量,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雕塑作品的价值及未来的升值潜力;
雕塑作品升值潜力大,但收藏应以陶冶情操、提升艺术修养为主,不应指望靠投资雕塑品能短期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