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苗乡行走,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或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巷、山道,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花边和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眼帘。尤其是那满身银光闪闪、环佩叮当的银饰,一定会令眼睛为之一亮。
明代的史籍中开始出现关于苗族佩戴银饰的记载:“富者以金银耳珥,多者至五六如连环”,“妇人盘髻,贯以长簪,衣用土锦,无襟,当服中孔,以首纳而服之”。苗族人在明代时用银饰为婚否的标识,“未娶者以银环饰耳,号曰马郎,婚则脱之。妇人染海、铜铃、栾珠、结缨络为饰,处子行歌于野以诱马郎”。
清代是苗族银饰普及和流行化的时期,除了银饰种类增多(如银簪、银环、项围银圈、银钏等),在普遍化方面更是不分性别、老幼、贫富,都以佩戴为荣。由于追求银饰的数量愈多愈重,佩戴风气影响苗族银饰的设计款式及造型,更成为苗人日常生活重要的标志。
苗族银饰是苗族传统服饰文化工艺中最细腻、最精致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中国各民族服饰文化中最亮丽最别致的部分。苗族银饰制品除了服饰外,还包括如挎包、马尾斗笠、牛角酒用的牛角等生活用具上所缀的银饰制品。不过仍以服饰最为精要。苗族银饰在苗族服饰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但其造型精致美观,而且还内涵古久深远,非常富有民族特色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苗族银饰的造型及其纹饰构图都颇具特点。其表现题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生活,二是原始宗教崇拜,当然二者兼之也有不少。如雷公山、月亮山、武陵山麓的苗族银饰造型及花纹图饰多取样于花草、鸟雀、人兽、禽蝶之类;而清水江、都柳江沿江河边的苗族则取样于水族动物。苗族银饰中以银冠最华贵,乾隆时期舒位的《黔苗竹枝词》就有“络额金银压两肩,银冠革履去朝天”的诗句。然而也数银冠构造最复杂。
苗族银饰有男饰和女饰之分。男饰较为简单,主要有银锁、手箍、手镯、头花、腰带、烟盒、项链,项圈最常见。女饰则较多,较为复杂,常见的有银花、银角、银泡、银簪、银梳、银冠、插针、耳环、耳柱、耳坠、项圈、围腰链、压领、披肩、项链、手钏、手镯以及各种银片、银缀、银泡、银铃等数十种。
另外,苗族银饰在造型上有其稳定性,一经祖先确定形制,即不可改动,往往形成一个支系的重要标志。苗家笃信银器能驱邪逐崇、防阴气戕害。古时苗民戴上银脖圈,据说能战胜作恶的“老变婆”,确保合家平安。
中国乃至世界上恐怕也没有任何民族的银饰艺术能与苗族银饰比美。特别是其外在形制与图纹图案,与苗族挑花刺绣有着同样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