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吴山积雪图卷》作于1705年,时年画家73岁。绢本,纵36厘米,横675厘米,其中画心290厘米。清光绪初年旧裱,前有史恩绵“吴山积雪”篆书引首,后有陈豪、诸可权、德垿、徐宗浩、吴镜汀、张伯驹潘素夫妇、陶心如、惠孝同等九家题跋,晚清贵州著名书法家袁思韠题签,品相完好,十分难得。
显然,这是王翚七十以后所作的一件辉映绚烂艺术光芒的山水精品。手卷以平远间以阔远、高远法交织展现吴中山水,岗峦起伏,丘壑峥嵘,林泉蜿蜒,雪影披树,一路人迹、肩扛驴驮随山道有无,村寨瓦舍也是依风水择地。七十三岁时的王翚自进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归来已经六七年,晚年生活悠闲,心境平和,绘画状态进入依心规划的阶段,丰厚的艺术积累流过笔端,呈现的是本家面貌。此卷山水骨干朗润,皴染得宜,浅浅的敷色营造了冬天吴中山水沉郁可人的气氛,令观者赏画时仿佛置身其间有寓目驰神的感受。如此山水长卷,画家应该有所寄托,且读卷后王翚自识:
青村先生客真定,雪中作长歌见怀,兼寄赴都述怀诗。诗中备述吴中林泉之胜,历历如画。余作此寄酬,写诗中画耳,若画中诗则何敢!康熙乙酉长至前三日,耕烟散人王翚。
绘卷缘由清清楚楚,王翚是因为收到了友人寄自真定的雪中长歌及赴都述怀诗后作此山水的,只是友人“青村先生”为何许人不得而知。当年贵州乡绅、时任湖北应城知县的高培兰从李受轩手中接藏此卷时,他请同在湖北做知县的杭州人、著名书画家陈豪(陈叔通的父亲)、诸可权等一同欣赏这件作品,并与陈豪、诸可权、德垿先后在拖纸上写下长跋,盛赞王翚画艺。可是因为不知道“青村先生”是谁,当读到卷末王翚的自识时,大家都无从说起,所以在跋语中无法提及。只有高培兰有所涉及,但也仅仅是一句“青邨必当日达官,能为诗者”云云。到了建国前后,几经辗转的《吴山积雪图卷》传到了后来北京画院著名画家秦仲文的手上,秦仲文又先后请吴镜汀、张伯驹潘素夫妇、陶心如、惠孝同鉴赏,诸位高人也是高度赞赏此作,并且纷纷在卷后写下题跋。尤其张伯驹,这位以收藏展子虔《游春图》、杜牧《张好好诗》,以及陆机《平复帖》等天下名迹而流芳后世的大收藏家,提笔作跋时直书“《吴山积雪图卷》为石谷晚年精绝之作。古人佳构多为绢本,今之事收藏者必曰‘纸白版新’,直市侩耳!”将自己金子般的真知灼见毫不吝啬地倾泻纸上,令人读后大获脾益。但是,还是没有人提及上款主人是谁,三百年来“青村先生”依然不为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