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就像舞蹈者脚上的红舞鞋,只要乐曲不息,就要带动着舞者一刻也不能停步。
大量快速成长中的企业家对穿上这只“红舞鞋”心生恐惧,担心企业将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确,不少企业在快速旋转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而同时也有更多的企业学会了翩翩起舞。据不完全统计,从第一届文博会算起至今,参展的重点文化企业在过去4年的平均增长率均保持两位数,个别企业甚至高达30-50%。记者日前巧遇前来领取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的雅昌董事长万捷。他表示,尽管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和冲击西方市场,但国内文化艺术主流企业逆势攀升,连续5年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
是什么推动文化企业集体穿上了红舞鞋?是创意。
从一家普通的印刷企业转变为国内最大的艺术数据出版集团,为雅昌穿上红舞鞋的创意,来自于传统印刷业务中积累的名家字画的底片,这些作者因年代久远而求助于曾为他们印制画作的雅昌时,一个改变企业命运的创意就这样产生了。
类似的例子,还包括从主题公园投资管理者到娱乐体验系统提供商的华侨城,当然也包括将传统刺绣融入新内容的苏州刺绣企业。工艺大师完全采用苏绣的技巧,长短参差、粗细不一的丝线,纵横交叉、疏密相间,靠着转变走针方向完成的杰作,其市场价格已经从最初的几千元上涨到目前的几十万元。从创意所能创造的效益来说,这大概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创意的红舞鞋应向什么方向起舞?
除了传统的文化产品,更要向文化服务方向努力。
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中国文化产品服务进出口贸易中,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是129亿美元,文化服务却只有37亿美元,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服务贸易额。而即便是129亿美元的文化产品进出口,也只停留在电子游戏和音像产品的范畴,且主要以外商投资企业加工为主。大批具有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产品并没有迸发出应有的竞争力。例如中国的特产瓷器,近年来在国外市场就遭遇日本等国的激烈竞争,主攻西方市场的瓷器,整体品牌缺乏创意的支持,也就难以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借力创意,不仅限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和灵感,更需要现代营销手段和品牌理念的综合运用。实际上,无论是好莱坞拍摄的《花木兰》,还是李安的《卧虎藏龙》,取材于中国传统题材的影片,线索简单,内容也平铺直叙,表达的却不单单是老套的侠义故事,还宣扬了为西方观众广为接纳和认可的价值观,以及在作品表现形式上的西化元素。
一位曾经商于南美的朋友对此感同身受。从外贸企业离职后,他曾经在中国与南美诸国之间倒腾过竹器、藤编,卖过便宜的中国瓷器,一个偶然出现在店铺里的瓷质花篮吸引了当地顾客的目光。他后来发现,这样一件制作简单、成本不高的玩意,居然超过了其他货品的销售,于是转而在国内下订单采购专供当地销售。这种带有中国瓷器粉彩特色、又充满奥地利风情的瓷质花篮和刀叉,就是融合欧洲花篮与诸国瓷器的好点子。
在文博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创意产业的勃兴,中国文化服务国际贸易的比重近年来开始高速增长,动漫和电影成为继杂技、武术、戏剧等传统项目出口之外的新科主力,例如电影出口总值在去年达到了20亿元人民币,既有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又辅以西方技巧和风格的电影,逐渐在世界电影群体中崭露头角。
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文化产品服务的国际贸易比重,代表了国家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塑造、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输出,离不开创意的红舞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