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由极限片引发的“错票”
http://www.socang.com   2007-11-29 11:20   来源:
1998年4月29日,原邮电部发行了《古代书院》特种邮票一套4枚,其中第4枚邮票图名为“白鹿书院”,其画面主图表现的是该书院第三院落正门的景象,并可见“白鹿书院”匾额。

  笔者收集研究极限片多年,在此套邮票发行时,我从自藏的1980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庐山》套片中找出“白鹿书院”白片制作成了极限片。其画面与邮票一致,无疑这是一枚票、片、戳三位一体的佳片(见图1)。后来我又收集到两枚极限片、一枚是用1988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历史名人》套片中的“朱熹”白片制成的极限片,片底边的说明文字中有“朱熹主办的白鹿洞书院 庐山”(见图2)。另一枚是某邮会的专印片,粗看与邮票图案相近似,细看却大相径庭。该片也是书院一门,可匾额却为“白鹿洞书院”,门楼为带斗拱的重檐式古建筑,而邮票中门楼下檐中间却断开,显然这是一枚张冠李戴的错片(见图3)。此片门楼右侧有一标志牌,上刻“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白鹿洞书院”,左侧也有一标志牌,上刻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鹿书院”。一种疑问由此产生:“白鹿书院”与“白鹿洞书院”究竟是否同一书院?为何有两种称谓的门楼匾额及标志牌?是文物保护单位刻错了,还是邮票设计错了?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先后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与当地集邮爱好者进行了广泛交流。从历史资料中得知:唐代贞元年间,洛阳学者李渤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麓隐居读书并以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这里山水环绕,两山夹岸。一溪中流,俯视如洞,故此地名曰白鹿洞。南唐升元年间,李渤开始在白鹿洞“建学置四”,称“庐山国学”。这是白鹿洞开办学校之始。北宋初年,各地设置书院。“庐山国学”乃改称“白鹿洞书院”。南宋年间,朱熹重建院宇,自兼洞主并亲自执教;以多种形式兴学。兴教,使书院名扬一时,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清咸丰初年,该书院毁于兵火,同治年间重建。民国初年,康有为曾为书院题额。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白鹿洞书院文管所。1988年国务院定该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书院”之名称始于北宋初年,我国古代书院多以地名冠名,“白鹿”为兽名,而“白鹿洞”为固定的地名。地名属专用特定名称,将白鹿洞称为白鹿显然不妥。“白鹿书院”这个误称由来已久,清朝人撰写的《白鹿书院志》便省掉了一个“洞”字,在国务院 1988年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也是写成“白鹿书院”镶嵌在白鹿洞书院第三院落大门上的匾额也误写成“白鹿书院”,《古代书院》邮票第4枚主图正是此景的真实写照。古往今来,以讹传讹造就了这样一枚“错票”。

  经白鹿洞书院管委会报请上级批准,在1999年春已修改了“白鹿书院”牌匾、标志牌、第三院落大门(即邮票主图)现匾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于1990年题写,其上有五个红色大字,即“白鹿洞书院”。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错票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