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爱好者皆希望收集一些罕有的错体加盖票。
比如中华邮政的500元面值加盖改作10万元的邮票当中,有倒加盖的错体票,所以,分外值钱。
世界倒盖的珍邮当中,著名的有清代红印花“当伍圆”和小字“当贰分”。
香港珍邮中也有倒加盖票,像1880年5月发行的维多利亚女皇第二次加盖改值票中,5先时加盖在8先时票上,便发现过一枚倒加盖旧票(编号23a),价值数万元。
另有同期的10先时加盖在16先时上,亦发现有倒加盖的旧票(编号26a),并有邮戳印在票上盖销。
1891年的QV第五次加盖改值票中,较多见倒加盖者。有些左边加盖正常,右边的加盖却倒转。
有些双重加盖(复盖),但其中一个加盖倒转。这类票因为数量较多,所以贵不到哪儿去。
1898年的QV第七次加盖改值,也有上述的错体出现,价钱差不多。每枚或相连者也不过是四位数字而已!
珍邮倒盖的主要原因,乃印刷时因印版反倒放置,或纸张倒放,以致加盖的文字、数目字或图案颠倒。
中国著名的倒盖邮票,还有中华邮政发行的帆船图加盖“限吉黑贴用”字样者,而吉、黑,就是指吉林和黑龙江。
邮票的加盖错体还有不少,除了倒盖,还有加盖漏字、加盖字模误植或误排等等。
五、邮票的漏色和错色
不少人集邮,忽视了邮票的刷色。
邮票的色调明暗和浓淡,只要是原装的话,足以大大影响一枚邮票的价值。
刷色的SHADE,但与错色与漏色不同。像香港1962年女皇二世军装邮票。有些是漏印淡黄色或赫石色。
有些是“走色”,比如香港1966年侧水印的女皇二世邮票中,有极少量的两毫面值者,中间有些颜色完全漏印“。但却是本来如此,不“漂”去。这样的错色,可使一个十方连由价值几元升值一万元。
刷色不同,不是漏色,而是因为版数不同与印刷先后次序等因素而有差异,有些则属错色。
最显著的例子,是世界著名的英国1935年邮票,面值两个半便士,为乔治五世肖像,属15×14齿。正常者应为普通的蓝色,但当时其中有三大张用错了色来印制,在伦敦北部的艾明顿邮局发出,那就是“普通士蓝”,色调与普通蓝色显著不同。
英国乔治五世的邮票,则有不少刷包上的变化,邮票年鉴也没有登载者,价值高很多很多倍。
又像西澳洲1879年的“天鹅”邮票二便士,本来是印黄色,错色的珍罕品却是红紫色。
故我们集邮,不妨细心对比一下刷色,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孙中山先生像倒印票
我们集邮,必须学晓明察秋毫,可说是另外一种“小心眼”,应该人所未见,才能“洞悉先机”,切勿粗心大意。
有时要从沙里淘金,但先要有丰富的集邮知识,至少应知道哪些邮票比较罕有,哪些是错体,不但值得收藏,而且保值。
先说一个真实故事,颇饶趣味。
某甲和某乙皆喜欢集邮。甲粗心大意,而乙细心。
甲在中国花了数百元,买得一盒旧邮票回来,大多数是民国期间的散票,他集不够整套,做得不齐全,而且大部分品相差,索性以原价转让给乙。
乙有耐性,逐一在灯下细看,竟然被他发觉有完整无缺而品相颇佳的错价票,就是1941年面值贰元的孙中山先生像“倒印票 ”。他知道当时只错印了一大张,而存世量极少,与著名的“宫门倒印”票一样罕贵,与国邮“后国宝”合称为“民国五珍”。
他从数百枚“垃圾”中发现得珍品,虽然只是一枚,但后来以十多万元卖给一位大集邮家。
假如甲初时明察秋毫,发现珍品的应该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