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传统文化年货博览会将献上纯正年节大餐
日前,国家法定假日即将调整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中秋、端午、清明、除夕四大传统节日有望成为法定假日更是引来民俗学家的叫好声。很多民俗研究者都表示,让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期,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带动传统文化的回归。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希望在假日生活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传统节日假期的增加,是一个非常好的起步。这是国家对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视。
传承着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放假是市民拍手称快的好事,可这个节怎么过,如何才能过得有味道,也是大多数人们最为担心和关心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 它需要政府,更需要很多的中介组织,社会团体以及我们每一个人,把这个节日的气氛搞得更好一些,更合理一些。
据悉,有不少机构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准备尝试,如以“回归传统,过纯正的中国年”为主题的2008中华文化传统年货博览会,将于2008年1月在上海展览中心为大家献上一场以年节为核心的过年盛宴:猜灯谜、听名家、看绝技、鉴珍宝、觅稀奇、采年货,展示过年吃什么,玩什么,看什么,送什么,引起本地居民的亲切回忆,给老外回新鲜纯正年味。
春节,中国第一大节
中国的年节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不同地区还产生了众多的传说、节名和习俗。现在,我国已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70项民俗节日,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著名民俗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叶春生表示:“增加传统节日假期是大势所趋,这是国家对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希望在假日生活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传统节日假期的增加,是一个非常好起步。
从古到今,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国人美好的希望和祝福。除了计时功能之外,人们赋予了这些节日特殊的文化价值、特殊的情感内涵。传统节日意识的复苏,意义不仅仅在节日本身。节日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最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文化推广传播的名片。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庆祝春节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比如腊月二十四的扫尘,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另外,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可以压住邪祟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晚辈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现在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而在过春节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主要有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现在,我们如何过年?
传承着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放假是市民拍手称快的好事,可这个假怎么过,如何才能过得有味道,也是大多数人们最为担心和关心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 它需要政府,更需要很多的中介组织,社会团体以及我们每一个人,把这个节日的气氛搞得更好一些,更合理一些。
据了解,2008年1月11日,以“回归传统,过纯正的中国年”为主题的2008中华传统文化年货博览会将上海展览中心开幕。据本次展会的举办单位上海莲花会展的负责人介绍,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收获越来越多,但年味有越来越淡,同期民俗文化的活动趋少。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我们愈来愈体会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涵义,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回归与复兴,全球亿万炎黄子孙愈来愈需要一个真正的传统中国年。
本次展览会的核心正是围绕这一中国传统春节的特色,围绕过年“吃穿玩送”,为大家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用品及年货,如年画、灯笼、对联、剪纸、传统童玩、字画等等,以此来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另外,在展览会期间主办方还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如猜灯谜、九子游戏各地特色活动和游戏,希望通过展览、活动营造一个传统的年节氛围,复兴传统年文化,给大家一个纯正“中国味”的过年感觉。
同时主办方还表示,展会还为观展者搭建一站式购买年货平台,汇聚五湖四海的特色品牌年货、各地特产、各类礼品、家居用品,还特设各地老字号展区,展示传统产品,另外,展会还设置了海外展区,包括台湾、泰国、韩国等地区特产食品。在传统节日假期“呼之欲出”之际,我们期待2008年博会为市民献上纯正的中华年节大餐。
展会反响热烈
2008年的展会是在2007年台商年博会的基础上展开的,2007年1月,承办单位莲花会展曾经在龙通生活广场主办了一场台商年货博览会,收效比较好,获得展商和观众的肯定。经过半年时间的筹备,2008中华文化传统年货博览会于今年9月中旬正式对外推广招商,市场反应响非常好。展会的独特主题,良好的展馆位置,清晰的运作思路,获得众多参展商的认同。
目前预订摊位的意向客户超过1/2,包括过年文化用品、工艺品、礼品、食品等,来自陕西、湖北、长三角各地,台湾特产、泰国特产及韩国特产正在组团,国内各地如陕西、嘉兴、衢州等地也将组团参展,上海本地超过20位民间艺人将在现场作各种绝活的表演。作为国内知名的福客民俗网在组织陕西当地的民俗特产参展。有相当多的展商是互相介绍,几家一起参展。更多的潜在展商在详细的了解展会的详细情况,与举办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举办对外秉持做精品展会的原则,严格筛选展商,每类产品最多不超过两个展商,对每家展商的产品进行确认,杜绝拼摊的展会恶习,同时对食品、酒水、保健品等展商收取一定的保证金,以防出现假冒伪劣的情况。
展会选择在上海中心性价比高的展馆——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充分的考虑到观众参观的方便性和展会的应有档次,举办单位希望能将展会做到这个行业的宝马。
众多机构大力参与2008中华文化传统年货博览会得到众多机构的支持与参与。以文化交流为主的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以字画古董收藏为主的上海市收藏协会作为展会的主办单位,大力推广民间民俗文化的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作协办单位,此外众多关注中华文化的海外机构如泰国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和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国际联合会(香港)也作为展会的协办单位参与展会的相关活动。上海台商联谊促进会也作为协办单位加入展会,服务广大台商。超过20家的网站参与展会的宣传,举办单位还计划在展会开始前,在上海主要的媒体上刊登展会新闻广告,提升展会的知名度。
承办单位莲花会展,作为展览行业的后期之秀,以“唐风古德,香润十方”为公司理念,举办了一系列的展会活动,包括台商置产展和台商年博会,相信这次他们会有更好的表现。
面向中高端观众群
上海作为中国的一个经济中心,除了本身1700万人口的需求,对长三角和全国各地,乃至港台和海外华人有着巨大的辐射力;每年农副产品的年货市场容量就超过100亿元。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复兴,传统年货市场在做大。而上海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有大量的港台海外华人,以及韩国日本等外籍人士,同属中华文化圈,对中国年有着相似的认识,对特色品牌年货有着大量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谁能抢占先机,快速进入市场,谁就是赢家,甚至可以到海外开疆辟土,占领海外市场。
组委会在展会期间还将邀请众多特色观众参会,如上海使馆夫人团,一些外籍家庭。组织上海社区腰鼓队进行现场表演比赛。同时针对特定的人群如台商、韩商、日商及其他在沪外籍人士,将通过专门的通道进行观众召集。举办单位希望通过展会活动,让想在沪的外籍人士体味传统的中国年节文化。
年节期间,团购是很多企业事业单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事情,组委会将举办时间放在腊月初,就是希望将团购群体引进现场,给大家提供不同于往年的选择,如给大家送传统工艺品、文化用品、书籍等等,引导团购新风向。
经过半年的筹备,在2007台商年博会的基础上,2008中华传统文化年货博览会全面启动,包括招商、活动组织、观众组织等等。我们期待2008年1月给大家献上纯正的中华年节大餐。(德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