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仁·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
http://www.socang.com   2007-11-21 15:29   来源:

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年4月26日生于沙朗通-圣莫里斯。从儿童时代起,德拉克洛瓦就生活在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里,并且受过多方面的教育。他的父亲C.德拉克洛瓦是律师和外交官,曾任法国驻荷兰大使和马赛总督;母亲图瓦-奥邦对音乐的爱好也直接影响了幼年时代的德拉克洛瓦,音乐在他的生命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东西。在当时音乐家中他最喜欢F.F.肖邦和G.罗西尼。并与肖邦有着深厚的友谊,把肖邦称为“我所看到的真正艺术家的典范”。
  
  德拉克洛瓦不但尊重当代进步艺术家,而且极为推崇古代艺术大师。他之所以能进入艺术之门,得力于他的舅舅J.-H.里兹内尔的帮助。作为J.-L.大卫的学生的里兹内尔发现了他的艺术才能,鼓励他于1816年进入美术学院P.盖兰画室学习。在那里他认识了浪漫主义的先驱T.热里科,并深受其影响。他与历史画家A.-J.格罗和保皇派画家F.热拉尔交往;他博览群书,特别喜欢但丁、W.莎士比亚、G.G.拜伦和W.司各特的作品;他为J.W.von歌德的《浮士德》作的插图深受老年歌德的赞颂;他盛赞米开朗琪罗、提香、伦勃朗、D.委拉斯贵支,特别崇拜鲁本斯和康斯特布尔;他与诗人C.波德莱尔有着亲密的友谊,对W.A.莫扎特的天才赞叹不已。只要拿起画笔,他的浪漫主义激情就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发出巨大的叫啸,他画画就像狮子吞食猎物一样,一气呵成,所以人们把他叫做“浪漫主义的狮子”。

  在表达感情的深度与力量方面,除去伦勃朗外,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在表达运动的激烈和气势方面,除鲁本斯外,很少人达到他那样动人心弦的程度;在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的东西变成艺术形象上,除米开朗琪罗外,没有人具有他那样的才能。

但丁的舟
 “但丁的舟”(图1)是德拉克洛瓦的第一幅受到观众注意的作品,这幅作品在沙龙中的展出不仅惊震了巴黎艺术界,同时也使德拉克洛瓦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人物。这幅画包括了他今后风格一切特点的萌芽。由于它确立了某种新的东西,以致引起人们议论纷纷。深暗的调子——主要的表现因素,取代了明亮的调子,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情节,而且主要是为了满足色彩上的需要。“但丁的舟”就像是相互对立的和用色彩表现出来的亮调子和暗调子的一个和弦。画中的形体塑造效果是由死人的痉挛而僵硬的裸体构成的。前景那个向仰的死者的脸部在绘画上很完美,僵死的颜色加了一些红色的变化,而对比性的笔触则使他的形体失去了浑圆的感觉。

  “希阿岛的屠杀”(图2)是德拉克洛瓦的第一幅杰作,这不是戏剧场面的描绘, 而是人的不幸与傲慢的图画。如果我们要理解这幅画的构图 ,
希阿岛的屠杀
那就必须注意这一点。这幅画并没有徒刑的意义,它没有处理形体性质的任务。为了表现痛苦,艺术家使用了突出的深暗的背景上的鲜明的颜色。深暗的调子本身又突出在远处的明亮背景上。这样,在我们面前就出现了一幅得杂而恰当的色彩构图。有若干现实主义的细节很惹人注目。抛在地上的小袋是用厚厚的颜色非常出色地画出来的,很有光彩,也很雅致。德拉克洛瓦很少这样地感受到现实的诗意和这样成功地用色彩把它表现出来。阴影加强了光线所照亮的色彩的饱和度。凝结成色块的笔触造成了油画表面的高低不平,又可以使反光加强局部固有色的调子。画家以罕见的力量表现了右面那个老太婆的绝望,在这个人物的刻画上,形体处理变得零碎了,这是为了便它和色彩的笔触充分溶合起来。甚至左边那一对晒黑了的人体也带有死人般的深暗的颜色。在所有那些乍明乍暗的调子中,都可以感觉到色彩的丰富。远处,在那呆滞不动的背景上,虽有血红的反光,却还是反映着死的移动。艺术家时常会失去分寸感,某种程度的舞台味就是由此而来的,它不是由于姿态,而是由于对个别人物的过分强调所造成的,这妨碍了对整体的观赏;天空为了戏剧性效果的加强而垂得过于低了,使人感到难以呼吸。总的来说,虽然有些夸张,被这一惨剧所唤起的艺术家的激动使此画充满了真诚的感情。这幅画的力量也就在这里。

  七月革命促使德拉克洛瓦离开了对历史的传说的迷恋。
1830年7月28日
他重新为自己提出了描绘眼前的富有戏剧性的现实任务。他创作了“1830年7月28日”(图3),这幅画预示了那种其后为库尔贝所掌握的、带有强烈明暗调子对比的现实主义。德拉克洛瓦在表现巴黎顽童、戴大礼帽的人、爬向自己神的人和前景上的死者这些形象上所达到的那种现实主义,以后他将不会再达到了。色彩是沉着的,而且是为了整体而充分地服从于明和暗的。只有自由神这个寓意的形象,在其余的现实主义的形象中间发出了不协音;她所发出的似乎应该是理想的声音,可是实际上却仅仅是一种演说式的兴奋。无论如何,德拉克洛瓦在这幅画中显示出他是接近于那个时代的生活和热情的。他正32岁,他站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排头,他接近着胜利,而且他是可以欢天喜地地跑下去的,可是他却没有这样做,他走开了,他远离了一切而去追求他的自然生活去了。

  1832年德拉克洛瓦到北非去研究阿拉伯世界的鲜明的色彩和浪漫的服饰。
抽前冲锋的阿拉伯骑兵
他看到丹吉尔的马战以后,在日记中写道:“它们一下子就直立起来恶斗,真叫我为骑手们担忧,然而壮丽宜画。我确信我目击的场面非凡而奇异……鲁本斯所能想像的场面也不过如此。”在“抽前冲锋的阿拉伯骑兵”(图4)中没的学院派要要求的那些清晰的轮廓,没有仔细区分明暗色调层次的裸体造型,在构图上也不讲究姿态和克制,甚至也不用爱国或教谕的题材。德拉克洛瓦只想让我们也来亲自体验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跟他一起来欣赏场面的运动性和浪漫性,看那阿拉伯骑兵飞驰而过,看那骏马在前景中直立而起。

愤怒的美狄亚
  有些评论家认为“愤怒的美狄亚”(图5)是德拉克洛瓦的最美的一件佳作。人物群体结构得很好,他们以自己的体积充实了三空间,以严格分明的轮廓线显示了这一场迫在眉睫的戏剧的性质。在“美狄亚”这幅画上,出色地表现出一种类似受到伤害的猛兽的表情。可是,德拉克洛瓦过分醉心于结构得很巧妙的人群,他只满足于显示出深暗背景上的人体的玫瑰色,他使用了颜色,却没有创造出色彩来。只有那个小孩的脸部是例外,中间调子和金发使孩子增添了生气。其余则都像是一团熄灭的火,在色彩上很自然。

  1841年德拉克洛瓦作了“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图6)。 这件作品的构图是以明和暗的对比关系为基础的;
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
明亮的人体为深暗的周围所突出,而周围的深暗部分本身又为明亮的背景所显现。这幅画的构图与“希阿岛的屠杀”(图2)是一个类型:明亮背景上的一组深暗色的十字军为中间调子所包围,这些中间调子造成了出色的绘画效果。可是把这幅画与“希阿岛的屠杀”相比,结果看来无疑是对后者有利。在“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中,德拉克洛瓦未能获得多色的效果:我们看到了中间调子的洪流,其中只是零零落落地浮出一些鲜明的颜色。战士的棕色调子、海面的蔚蓝色和城市的灰色,彼此之间完全缺乏联系。左边前景上有一个孤立的静物,画得比“希阿岛的屠杀”上的小袋草率多了。头盔和旗帜的考古学式的“绘画性”太随便了,与整个风格并不调和。右边前景上的两个受伤的或是垂死的妇人这一著名的细部,画得与整个画面是完全脱节的;尽管这两个形象具有一种无比的魅力,他们仍然未能摆脱一股做作的感伤主义味道。

  德拉克洛瓦一生有很长一个时期曾经从事于装饰性绘画,即从1833年开始在波旁宫作画时起,直到1861年画完圣苏尔比斯教堂的壁画时止。德拉克洛瓦强烈地为这一工作所吸引;这一工作符合了画家“所需要的那种装饰性绘画的庞大规模,这是一种一经为人所贪图,就会变得无法克制的需要”。这是德拉克洛瓦在1833年亲自说过的话。可是到了1850年,他改变了自己的见解。他画了大幅画,也画了小幅画,画得“一样感到满足,并且确信,在一幅小画上就跟在一座纪念碑上一样,可以放入同样多的东西”。

  在他的全部或者几乎是全部的壁画中,德拉克洛瓦毫不吝惜地耗费了自己的宝贵才能。可是,就跟他本人所感到的那样,他的劳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效果。自19世纪初一直到我们今天,纪念性绘画始终贯穿着传统的浮华作风。由于一种解释不清的原因,我们在当代绘画杰作之中可以看到许多意义重大的作品,可是其中很少是尺幅巨大的作品。德拉克洛瓦决意回到中间尺寸和小尺寸,这做法是对的。无论如何,在纪念性绘画这一方面的工作,使得德拉克洛瓦用笔更加豪放了,使得他对快速制作的可能有了更大的信心,唤起了他在对待造型形式方面的更大的独立性。如果在这些优点之外,再加上对于表现规模庞大、气势宏伟的情节的习惯,那么就可以理解,艺术家既然能够把他那不受约束的追求纳入了小幅的范围,并且奔放而迅速的笔法把它表现出来,因此也就创作了他的一系列最成功的作品。

  在“在马厩中打斗的阿拉伯马”
在马厩中打斗的阿拉伯马
(图7)画中就体现出了这种奔放而迅速的笔法。这幅画没有很多颜色,可是在明暗处理方面却可与伦勃朗媲美。马的狂怒不是用解剖形,而是以明亮的轮廓完美地表现了出来。回忆一下“希阿岛的屠杀”中的那匹后足立地的马,就会看出德拉克洛瓦在1824年曾经被一种多暗淡无光的修词法所控制,而这种修词法又是如何破坏了自然,不能赋予自然以动态。在1860年,德拉克洛瓦的用笔变得轻巧自如,什么也不强调,也不搞琐碎的细节,他通过马慨的一片朦胧所表现出来的,不是两匹马,而是两匹马的格斗。

  这样,在生命将终之际,在崇高的感情支持下痛苦斗争中,德拉克洛瓦才把自己这个人和艺术家的品质溶合为一体了。为了确立自己的趣味,为了使人尊重他的强有力的个性,他画了巨幅的油画,创作了纪念性的壁画。但是,就在这一斗争过程中,为他那个时代的趣味所固有的做作和勉强、渗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不过,当他躲开了斗争,仅仅为自己画,撇开了一切——既撇开了对美的欣赏,也撇开了关于色彩的科学时,在他的那些仿佛是自言自语的小幅画中,他的激昂变成了幻象,他的冲动变成了忧郁,他的热情变成了冥想,而他的形式就获得了一种在美术史上很少见到的灵性。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欧仁·德拉克洛瓦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