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轴
http://www.socang.com   2007-11-20 14:46   来源:
 

  《墨竹图》轴,明,王绂作,纸本,墨笔,纵113.8cm,横51.3cm。

    是图以墨笔画竹三株,竿梢挺然,枝叶飘摇,有潇洒出尘之致;枝干润泽,叶尖微垂,具含雨带露之态。王绂以画山水竹石闻名于世,其画竹尤为明代“开山手”。此幅画法上承元人而自出新意,出竿、伸枝、布叶,均笔笔有法而又不拘于法。以圆劲之笔画竿,以秀挺之笔画枝,竹叶运用笔触之宽窄直曲,发挥书法特长,随手自然撇出,以体现叶之正侧向背,顾盼俯仰。以墨之干湿浓淡,笔触之大小疏密,表现竹丛之空间感和立体感。运笔熟练简洁,造形生动逼真,别具一种清爽之神韵。

    相传王绂画竹曾有一段故事,他在北京时,夜闻箫声优美,于是乘兴画竹一幅,次日访吹箫者欲当面相赠。其人乃大商贾,见此当然高兴,立即送王绂以厚礼,请他再画一幅。王绂笑曰:“我为箫声访,汝以箫材报,汝俗子也。”遂把前画撕毁,礼物退还。这种傲岸孤高的品性,在王绂笔下的墨竹中时时自然流露,成为其人格的写照。

    本幅自题:“□□辛巳九日王紱寫寄塵外禪翁清供。”下钤:“孟端”。裱边有吴湖帆题:“辛巳爲建文三年,九龍山人時年四十歲。辛字上有剜補痕,蓋永樂靖難後忌諱而然。”依此,辛字上面所缺者应为“建文”两字,永乐改制后,收藏者忌讳,怕惹不测之祸,故挖去。政治风波每每累及艺术品,此其一例。所幸剜挖不多,于画尚无大损伤。洪武时王绂因事受牵连,谪戍山西大同,建文元年被释还京(南京),此图正是被释后二年所作,而孤高潇洒之气流露于竹间,可知他并不因遭受贬谪而稍意冷。《无声诗史》载:王绂尝“游太行,出雁门,往来晋代之间,周览形胜,辄感慨吊古,徘徊不能去。一时闻,人慕其名,争延致之,及观其气貌瑰岸,议论踔厉,益加器重。”是知王绂虽遭贬谪而更富经历,气格文采愈高,此图正是画家当时襟怀的写照。

    王绂此图,实乃借画竹抒发心怀,表示其对超豁出俗、不与庸俗污浊之徒相苟合的人格的赞美,故题赠友人“清供”。清代王应祥于本幅左上角题诗云:“遠懷天上玉堂仙,身綴鵷行又幾年。回首故國歸未得,夢魂應繞竹溪邊。”则是着意于王绂曾多年归隐九龙山,以为王绂作此图是借写竹而表达其怀念故乡之情。

    又诗堂有明代邵宝诗题:“萧萧数叶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千。”对王绂写竹的造诣备加推崇。诗中所谓“中书”,即指曾官“中书舍人”的王绂,不过王绂官至中书舍人时,已是永乐十年(1412年),是作此图十余年以后的事了。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墨竹图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