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见苍老的伦勃朗《自画像》
http://www.socang.com 2007-11-15 15:27 来源:
有的美术史家说,伦勃朗虽没有留下他个人生平的自传性文字,但他的许多自画像可以亲切地向后人诉说他的一生遭际。我们从他20岁的自画像上,看到的是一个满怀信心的潇洒的莱顿大学生,在后来的一系列自画像上,可看到他生活的磨难对他的精神影响,在这最后一张《自画像》(作于1665年)上,他的笔法更苍劲老练,厚涂的色彩像铸铜一般在闪闪发光。他采用的是一种略显透明的“色彩重置法”。这种画法使我们想起了于1650年画的那一幅《戴金盔的人》(67×51厘米,现藏柏林国立美术馆),15年后,这幅画上的运笔似乎要胜过当年为他戴头盔的哥哥画的那一幅画。
伦勃朗本人在这幅画上是显得那样苍老:他披着旧衣,眯缝着眼睛,嘴巴微张,唇边带着一丝苦笑,眼里充满着哀愁。画家这时已孑然一身(妻子亨德里治三年前死去)。生活的连续挫折与事业的打击造成了画上那个伦勃朗形象。画家把自己从肉体到精神的形象,都勾画在这幅画上了。
伦勃朗的视力从60年代起严重衰退,他觉得画油画比刻铜版更方便些,但他涂得很厚,笔法也更豪放。每一笔都是他那敏锐的观察力的体现。他们把光源集中在最重要的部位,让其他细节湮没在微弱的阴影中。
这幅《自画像》约有82×65厘米,现藏科隆华勒夫-理查士(Wallraf-Richartz)博物馆。
伦勃朗的艺术在最后10年中,反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光辉。尽管他穷愁潦倒,但在艺术上愈发不受外界的干扰了。他依循自己探索的道路前进,明确地追求着自己的风格。晚期他有许多作品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的,如《德曼医师的解剖课》(1656年作)、《基督与萨马利亚的妇人》(1655年作)、《注视着荷马雕像的亚里士多德》(1653年作)、《在所罗门王前弹琴的大卫》(1658年作)、《棉布业公会的理事们》(1661—1662年作)等等,而尤以这自画像中的最后一幅为最富总结性意义。
1669年10月4日,穷困与寂寞的伦勃朗终于离开了人世,他给后世留下了大约600幅油画,1300余幅版画,2000多幅速写与素描。如此之多的作品,可是在他死后几十年内一直未被荷兰社会给予应有的重视,直至18世纪中叶。这是很不公正的。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伦勃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