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告亡之后,宗室福世子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建置百官,领导抗清斗争。这便是明宗室建立的第一个反清政权——南明福王政权。公元1644年鲁王朱以海在浙江监国时,曾铸“大明通宝”钱,传世仅见小平,钱文及形制、重量大略如明历朝所铸(径2.4厘米,重3克至3.8 克)。“大明通宝”面文楷书,字体欠工,已现衰弱景象,背文有“户”、“工”、“帅”、“招”等字。
但是,这位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弘光皇帝,却是个昏庸无能、沉湎于酒色的昏君。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渡江南下,南京沦陷,至此,弘光抗清斗争失败。
南京沦陷之后不久,又有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鲁王朱以海(公元1618年到1662年)在台湾分别建立政权,继续领导反清斗争。
但因初期鲁王一派与福建的唐王政权互争正统,自相残杀,结果清兵大军压境。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绍兴、杭州、义乌、金华等城相继失守,鲁军损失惨重,宗室乐安郡王、楚王、晋平郡王均在金华殉国。浙江失陷后,朱以海在定西侯张名振的护卫下逃亡海上,后辗转于浙江福建海上,最后驻守舟山群岛,并一度收复福建建宁、邵武、兴化三州及漳浦、海澄等二十七县。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舟山也失守,朱以海逃亡金门,投奔郑成功。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鲁王取消了监国称号。他在海上与郑成功联合各部义军,坚持抗清十多年,直到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九月十七日在金门去世。他的王妃陈氏与遗腹子朱弘桓等则在辽藩宁靖王朱术桂保护下渡海到台湾,投奔郑氏政权。
由于当时政局不稳,频繁战乱,“大明通宝”现今已十分少见,而其中的个别版别则更是珍稀。如背“招”字者世仅一枚,小字背“工”及背“帅”者亦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