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梅是东北地区较早举起抗日旗帜的民族英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他发行的“东北民众自卫军通用钞票”,在东北钱币界已是人人皆知,并且也是很多收藏者追求的目标。根据已掌握的资料,邓铁梅印制发行钞票的时间为1932年7月至1933年上半年,前后不超过一年。1933年6月,邓率领的自卫军司令部所在地岫岩县大营子被日本占领,隐藏的印刷机器等设备被日军搜走,负责制版和印刷技术的董极忱也被日军抓进安东(今丹东市)监狱。至此,抗币钞票被迫停止印刷。
然而,他压制铅质硬币的事儿,人们却闻所未闻。钞票停印后,给抗日军需和抗战区内外的物资交流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制造一种临时代用币。限于当时的艰苦环境,这种代用币既要材料好找又要制作简单。制作铅质的硬币较为易行,一方面铅材料在当地民间比较好找,另一方面铅质较软,制模压制方便。综上推测,邓司令部监制的铅质硬币应该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这枚铅币,形制如“心”状。上端有鼻,便于穿绳携带。币文均为手写体,楷书阳文。正面上方从左至右书“22年”(即1933年)“邓司令部”,中间竖文“监制”,此二字右侧有一打印的阴文标准仿宋体“行”字,估计其含义是“可以发行流通”。币身高4.3厘米,最宽处3.4厘米,厚0.17厘米,重17克。
据考证,民国二十二年前后,在邓铁梅活动的尖山窑地区没有叫“邓司令部”的钱庄、商号或地方组织,所以“邓司令部”非邓铁梅莫属。
关于此种铅币流通与否,至今仍未找到可靠的依据。分析一下当时的抗日情形,此币应是和钞票一起参与了流通的,流通范围主要在司令部周围地区,流通时间应在1933年下半年到1934年初。1934年5月邓铁梅因叛徒出卖而遇难,抗日队伍随之解散,铅币也停止了流通。
邓司令部监制的铅币应同属于邓铁梅抗币范畴,是其抗币的一个币种,压制数量不会太多,流通范围不算太广,使用时间也不算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