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币是根据农具形状演变而来,主要有原始布、空首布和平首布三个发展过程。早在商代中后期,一种酷似农具的铸币在商品交易市场十分流行,随着发展,其体形慢慢缩小,并出现文字符号。到了春秋初期,原始布演变成空首布,该币有较长的楔形銎,可置柄于其间,钱体轻薄,面背皆有三条竖纹,或中间一竖纹,两侧一斜纹,一般铸有单个文字,类别达300多种,基本上是春秋时期周王室及晋、卫、郑、宋等国的铸币。空首布是完全按照农具铲形状制作的,最初的空首布大小与农具相同,后来逐渐缩小。战国初期,便有扁平状的平首布流行,有弧裆方足、异形、尖足、圆足、三孔布和平裆方足六大类别,基本上是战国时期周王室及韩、赵、魏、宋等国的铸币,上面文字较复杂,从一个字到四个字,有100多种。
用铅造钱,自春秋战国一直到清末,历朝历代皆有之,然官铸者少,私铸者多。铅的质地柔软,它的展性虽强,延性却弱,本不适于铸钱,但其熔点低,易于铸造,以铅铸钱较以铜铸钱省时省力,更重要的是它的价值小于铜的价值。这就是铅钱历来多为私铸的原因。私铸铅钱混在铜钱中流通,可谋取厚利。我国官铸流通铅钱应以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审知在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所铸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为最早。铅质空首布至今发现不多,难得一见。
综上所述,笔者所得这枚铅空首布,当是春秋时的私铸钱或冥钱,并极有可能是钱币史上最早的铅质钱,虽然其经济价值可能不大,但文物和研究价值应该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