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一出,立时被市场看作是重大利好消息。不可否认,“封库”的确是近年来对邮市最有影响力的积极举措,对邮市今后的发展的确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但是,当邮人在对“封库”后的几种可能性大加探讨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封库”措施本身究竟怎样,是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呢?
“封库”只的补救措施,而不是保证邮市长期稳定发展的机制。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相信大家早已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备合理的保障机制,邮市才有可能在一种稳定良好的运行环境中持续发展。那么,“封库”是不是这种必要的机制呢?不是,“封库”措施只是邮政为了解决邮票大幅打折、邮资凭证的形象受到损害等问题而出台的补救措施,是对决策发行、决策失误和内部违规造成影响的弥补。就其根本而言,只是一次暂时性的应急行为,而不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对邮市的积极影响并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更不可能为邮市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保障。
“封库”本身是一种行政行为,与市场化的要求并不吻合。本次“封库”是邮政自上而下的一种行政行为。而邮市作为一种投资市场。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遵循的是一条市场化的道路,应该由市场自发地进行调节。虽然“封库”客观上确实可以对低迷的市场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就其行政行为本身的性质而言,与邮市发展的市场化要求是不相符的。这种方法在关键时刻使用还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如果成为惯例的话,则将成为影响市场的又一种消极力量。
“封库”的实际作用并不如其意义那么明显。从本次“封库”的对象来看,主要是1992年至2000年所发行的编年邮票。众所周知,这部分邮票原本在市场中的存量就非常惊人,供过于求的状况非常严重,市场需求量极度萎缩,甚至被称为“垃圾板块”。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级邮政库存的这部分邮票已经很难受到市场的青睐与吸纳,真正成为了“压库”的东西。即使不作处理,这部分邮票也很难找到有效的需求。因此,对于整个邮市而言,这部分邮票是否“封库”、是否作出处理,其实际的影响并不大,投资者之所以看好这次“封库”,更多地还是从其意义上来考虑的。
邮人普遍认为,虽然“封库”对邮市存在积极意义,但也不能盲目地认为只要“封库”就万事大吉了,毕竟,“封库”并不是邮市状况改善和邮市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和完善邮市运行机制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