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稀见钱币之中的“乾封泉宝”,字体楷书,“乾”作“”(见图)。该钱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所铸,铸时仅八个月。唐朝政府速将其回笼销熔改铸开元通宝,这就是乾封泉宝存世不多的缘由。该钱之所以铸时仅八个月,还有其历史原因。 有关乾封泉宝的背景,有史籍可证:“乾封元年造乾封泉宝钱,直开元十,周年以后废。二年诏:开元钱依旧施行,乾封钱贮”。“乾封元年封岳之后,又改铸新钱,文曰乾封泉宝,径一寸,重二铢六分。仍与旧钱并行,新钱一文当旧钱之十”。 乾封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个年号,在封泰山后,改麟德为乾封。李治在母舅长孙无忌的帮助下,被立太子,于公元649年即皇位。李治性格昏懦,毫无主见,恭听长孙无忌辅政。尤其是在娶唐太宗李世民幼妾武则天入宫后,唐朝生死大权逐渐操纵在武则天手中。乾封元年,武则天涉理朝政,在泰山举行规模空前的封禅盛典,参加者竟排数百里,在中国历史上是绝对的罕闻。同年改元乾封,在泰山立“双束碑”,意旨武则天与高宗共创天地。并铸乾封泉宝钱行用于市,带来的却是“谷帛腾贵,商贾不行……”。次年便废止停铸,铸时仅八个月,新钱不但未能达到目的,反而造成了不良后果,这是统治者始料未及的。在此期间,李治下诏自批:“采乾封之号,改铸新钱。静而思之,将为不可”。李治认为,唐高祖铸开元钱,在太宗贞观鼎盛之时都未更改,自己却铸新钱取而代之,恐违天意,便即令收回新钱复行开元,予以储存已作万代之法。可见造成乾封短暂的直接原因是改铸虚值钱导致通货膨胀,造成经济动荡,尽管迅急而停,但利益驱使,不法之徒仍私铸牟利,使钱币更趋泛滥。 唐朝开元之初,在货币方面主要是私铸问题。尽管法律规定“盗铸者死,没其家属”,但是“私钱犯法日蕃”,“盗铸渐起,而所在用钱滥恶”。“则天长安中……自是盗铸蜂起,滥恶益众。江淮之南,盗铸者或就陂湖、巨海、深山之中,波涛险峻,人迹罕到,州县莫能禁约……亦堪行用”。钱币私铸并非唐代特有,唐以前有之,汉代为重。可是唐前期私铸的缘由与前代不同,以前发生私铸、滥铸情况,均是由于封建帝王遇到财政危机时实施货币贬值政策,官府首先铸造不足值恶钱所致。民间仿铸牟利,造成“钱益薄小,百物踊贵”。自唐高祖铸开元以后,直到唐玄宗光天之际,只有高宗铸“乾封泉宝”提高名价,变相贬值,其名义价值并没有高于实际价值。“私钱”和“法钱”相比,不具备无限法偿的权力。在“法钱”轻小的情况下,大量的“私钱”能在流通中被人们接受,而且未造成“物价踊贵”的后果,这个事实说明了在唐前期私铸的背后,早已孕育着钱币匮乏的萌芽,只不过还没有成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