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二十年前,曾经听钱币学大师马定祥先生兴致勃勃地说起过一枚奇特的咸丰小平钱。此钱独树一帜的特点是:其“咸”字的长勾长到绝对超出我们的想象。这一钱文书写特征,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笔画版式特点,可惜此钱早已不知下落。马老的哲嗣传德当年也曾听过父亲谈及此钱。 后来,我又听泉坛前辈杨成麒先生谈起这枚被称为“咸到底”的奇品。据他回忆,当年他是在丁福保先生那里见到这枚钱的,黄铜质,钱体挺整,钱文特征令人惊异。 许多珍贵的收藏品,都会在变幻不定的社会历史中显示其让人感叹不迭的神奇。 谁会料到,上述这枚匿迹多年的咸丰通宝小平钱奇珍,终于在2003年夏秋之际重新露面了。泉友们闻风而动,一睹为快,我当然更是按捺不住。 所见者,无一对此钱有异议,上海市钱币学会专家鉴定组也对此钱作出鉴定结论,认定是咸丰早期宝川局所铸的真品。 至于对“咸到底”的内涵,见仁见智说法不一。笔者面对此钱实物时,因为多年对书法艺术和古钱收藏的双重情感,所以除了为之一震的感觉外,便只剩“愚者千虑”了。此钱铜质精良,铸造规整,重达6克,当出官炉无疑。论钱文书法,纯和隽永,必定出自当时高手之笔,对于“咸”字的长勾,我们平时研究版别时也不乏注意,《咸丰泉汇》大型专著中多处有“长勾咸”的特征评说术语。但咸字的一勾怎样长也不可能长到如此地步。 我认为,除了书法中书家出于奇情的纵肆之笔而外,更深层的因素是特定的文化心理使然。最应注意的是,其“咸”字的长勾与“通”字之间的关系,没有率意相挤之感,却在放与收之间倚方穿之势巧妙组合,长勾直达通字内部,非但不破坏形式美感,却十分和谐均衡,应视为精心的安排。咸,意即皆、遍、全部,咸通相连,隐喻一切皆通、畅顺无阻,乃至政通人和。这样的“咸丰通宝”自然赋予非同寻常的吉瑞之气。这种祈吉文化意念,在人类社会中屡见不鲜,只是创意的角度可以千变万化。 为什么这种奇特的咸丰通宝宝川局异版小平钱最终没有铸行,而至今只留一枚试样钱,不得而知。估计多半是它的特征过强,人们难以接受。但这枚试样孤珍的出现,却为浩如烟海的咸丰钱家族增添了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