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的名声与品位
http://www.socang.com   2007-11-09 14:28   来源:
 古钱收藏遵循“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中国古钱的名声得源于它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然而名声大的钱币往往存世量并不稀少。例如,中国是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金属货币的使用甚至早于汉字的诞生,因此货币的名声相当大,但是这种货币的存世量比较多,目前在各地钱币市场上常可找到,仅几十元一枚。

  汉朝的五铢钱,自西汉开始,东汉、六朝直至隋朝,大都使用过这种钱,前后共计有600多年,经历这么长年代而不变品种,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比得上。五铢钱的名声在世界货币史上是响当当的,可是在收藏领域正好相反,地摊上一元一枚也无人感兴趣。原因自然很明了,留下的数量太多,大大超过了收藏的需求量。

  唐代的开元通宝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宝”字的古钱,之后历代各朝纷纷效仿,各式各样数以万计的“元宝”、“通宝”等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可见其影响之广,名声之大,再加上开元通宝的铸造水平相当高,重量标准,规格整齐,它在世界货币史上属名符其实的主角,但在收藏领域,正因为其规格齐、版别少、数量多,它的价格最低,每枚仅几角钱,一般只作旅游胜地的纪念品。

  上述实例在中国古钱中比比皆是,由此可见,钱币名声大不等于收藏价值高,古钱币收藏者应遵循收藏的自身规律,把视线对准冷角,要有一点钻牛角尖的精神,去研究那些小王朝式“短命”王朝的流通货币,研究动乱时期的货币,抓住昙花一现不规则的货币,从中找出被货币史遗忘的钱币实物,这样才会发现古币中的上品。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古币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