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油画雕塑院油画修复研究室在修复著名书画家陶冷月三幅作品的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其中一幅《冷香夜月》(见图),竟是用中国画的颜料在绢上创作的“油画”。这是修复室成立四年多来,修复的创作于近二三百年间的几百件作品中,第一次遇到。 据油画修复研究室的几位专家介绍,他们在修复每一幅作品时,首先要分析作品的材质和颜料性质,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修复。在修复《冷香夜月》时,惊奇地发现这幅“油画”所用的颜料不是油性,而是水性的。再细加分析,原来是取中国画颜料石青、石绿、铅白、、藤黄和墨,用明胶调和后画成的。由于画面上颜料比较厚重,见到的又是油画的笔触,所以都以为是油画。只有经过颜料性质的分析研究,才能确定这幅作品的属性。《冷香夜月》图画面上的月亮、天空的明处、水面的折光和山峰的亮部,不是采用传统中国画的留白,而是白粉加藤黄层层画出的。峰谷间盛开的梅花,是用白粉加点染。占画面绝大部分的山水、云树,则取石青、石绿和墨,用色块和皴擦技法。由于它所用材料是传统的,而给人的感觉却像油画,所以暂且称其为中国式的“油画”。 《冷香夜月》作于1926年,尺幅41101.5cm,绢本,取花绫用传统装裱成镜片。画面左边有“冷香夜月”及“甲子岁朝春作于梁溪,陶冷月”款题,下钤“陶镛画记”、“冷月”二印。画面中部崖壁上,刻有“湖滨香雪,冷月题”七字。左右下角分别盖有“韶二十四岁后作”长方印和“花好月圆人寿”大圆印。作品描述的是梁溪(无锡)太湖梅园初春的夜色,整个画面为蓝灰色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