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福百寿画筒(清光绪) 有朋友说:烈火铸就的艺术是经久的,永恒的。此话够经典,像中国历史上的青铜器、瓦当、瓷器、钱币,还有紫砂壶,哪样不是从烈火中走来。日前,在上海文庙观赏“壶之宝馆历代紫砂壶展”,让人对“烈火艺术”有了新的感悟。 紫砂文化博大精深,据史载,其始于宋成于明而繁于清。几百年间,紫砂工艺历经兴废繁荣,薪尽火传,逐渐形成今日之由域内推及海外的紫砂文化潮。上海市收藏协会与上海文庙联合举办的“历代紫砂展”,由沪上著名紫砂收藏家吴土保先生提供。吴氏自1980年涉足紫砂器,经20余年的不懈追求,现藏有850余件藏品,上自明代,下至当代,2002年开创个人藏馆——“壶之宝馆”。此次展出近200件紫砂,历朝历代,宛如一卷紫砂史诗。 宜兴紫砂,太湖边上的一朵奇葩,它那色纯质朴的性格,无俗无艳的品行,是在烈火中铸就的天然风骨,也是薪传至今的魅力之源。正由于它无大釉大彩的艳丽,崇尚自然的先人,将更多的情思与心意,赐于这泥土的结晶,或雕或刻,或镂或剔,独特的泥质,独特的成型工艺,融合进造型、绘画、雕塑、诗文、书法、篆刻。情趣天然,浑厚而俊逸。如“百福百寿画筒”,在维妙维肖的竹节上,篆刻着“百福”“百寿”,实用与鉴赏被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再如“文治款树根笔筒”,取形树桩,其神其貌老而弥坚,给人以久经沧桑的历史感,文人的志趣,天然的质朴,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风格。还如“兽面双耳三足熏香炉”,钟顶盖,顶心中有珠可滚动。炉身塑如意纹、云雷纹、联珠纹、兽面纹,再加双耳三足,这就将青铜文化承传得淋漓尽致。 色纯、质朴、无俗、无艳。只有烈火才能铸就的品格。 |
荷竹连心花插(清中期)
持经观音像(明徐友泉作)
文治款树根笔筒(清乾隆)
兽面双耳三足熏香炉(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