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的“大碗”——蔡侯簋
http://www.socang.com   2007-10-08 14:21   来源:

春秋时期蔡侯簋

  凡到安徽省博物馆参观过“安徽古代文明陈列”展的人,大都会留下这样一种深刻的印象:这里是一个“万宝库”。是的,安徽省博物馆的确珍藏着大量“国宝”,其中不少还是传世珍品呢!如“江淮青铜馆”里展出的一件2500年前的大碗———蔡侯簋,就属于这一类宝物。1960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围着这件造型奇特的宝物转了一圈,还特意揭开“碗”盖看看,一边观赏,一边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

  簋(音“鬼”),青铜铸造,古代用以盛食物的食器,相当于后世的大碗。这件青铜簋,是1955年5月在安徽寿县城西门一座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年)时期的蔡侯墓出土,距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器物完好无损,造型古朴凝重。簋高36.5厘米,口径23.6厘米,重7.2公斤。“碗”分下上两部分,上部为圆形并有盖,是盛食物的,下部为方形底座并饰4孔,使器物稳重又增高,碗圆座方,一上一下,搭配得当,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盖钮呈5片外翻,好似盛开的莲花,将盖揭开仰置,还可盛食物。“碗”饰有对称的兽形双耳,既便于搬动,又富有装饰美。全器饰有多种花纹,腹内铸有6字铭文,其开头二字为“蔡侯”,故名蔡侯簋。细密的花纹,为“大碗”增添色彩,劲健的铭文,给宝物刻记时代。

  蔡,古国名,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开国君主是周武王弟叔度,因随同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后改封其子蔡仲于此。建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春秋时,蔡常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平侯迁新蔡(今属河南)。公元前493年,昭侯迁州来(今安徽凤台县),称为下蔡,蔡在安徽46年之久,出土众多的蔡国铜器,统称为蔡器。安徽发现的蔡器,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地方风格浓厚,展现出夺目的光彩。

  青铜簋盛行于商周以及春秋,战国以后就很少见到了。在商周奴隶社会,簋同鼎一样,也曾作为标志贵族等级的器物,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地处江淮大地的安徽,历史悠久,商代、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都有发现。新中国建立以来,安徽考古新发现并收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青铜器,包括商周铜器、群舒铜器、吴越铜器和蔡国铜器、楚国铜器等数以千计,内容丰富,绚丽多彩,为海内外人士所瞩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毅、聂荣臻等,都先后视察了安徽省博物馆,也都观赏了造型奇特的古代“锅”、“碗”、“瓢”、“盆”。2000年9月,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偕夫人杜致礼,回到家乡合肥,特意参观了“安徽古代文明陈列”展览,78岁高龄的杨先生对古代“锅碗瓢盆”很感兴趣,左看右看,赞叹不已。他说:“我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上是很出名的。”说着还高兴地拉夫人在大“碗”前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蔡侯簋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