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壳黑陶高柄杯 龙山文化,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奇葩。龙山文化中常见薄而有光泽的黑陶,故又被称为黑陶文化。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绝代佳作,是古代陶艺的精华。 龙山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故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生产工具有很发达的磨制石器,出现了石镰、蚌镰。陶器已开始用轮制,以灰陶为主,黑陶次之,红陶和白陶极少。除平底器外,有圈足和三足的,纹饰有绳纹、篮纹、方格纹、弦纹等,还有镂孔的。龙山文化据碳14测定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前2000年,其制陶技术已相当发达,采用了陶车或辘轳车的工艺。 龙山文化黑陶工艺,它是经过温度达1000℃左右才烧成的,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工艺水平最高,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精细淘洗,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左右,表面乌黑发亮,故有蛋壳黑陶之称。它的黑色光泽之美是令人陶醉的。那种细腻润泽的质感,透射出高雅的气质,散发着沁人、诱人的黑色魅力。考古学家认为,蛋壳陶杯属于礼器性质,可能是在祭祀等礼仪上使用的特殊酒器,掌握在特殊身份的人手里。从出土的墓葬看,均是大墓,随葬品丰富,相当讲究,说明地位显赫。要制作如此精巧的作品,如不是作为礼器和神器的话,先民就没有必要如此劳心费神。上世纪三十年代主持龙山文化发掘的著名考古学家尹达认为:“有些精致的黑陶器薄如蛋皮,形状非常工整。”可惜的是,这些异常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全部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 黑陶酒具趣味独特,常令我想起那些喜欢豪饮的山东汉子。他们豪饮的风气可追溯到上古时代,那位凭几大碗酒在景阳冈打死一只猛虎的武松,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算不算典型的酒文化呢?可惜的是,黑陶发展最终还是受到了阻碍,究其原因,是青铜礼器的出现,取代了黑陶的地位;黑陶过分追求外观效果,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用、坚固的性能,违背了实用、经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最终衰退了。 山东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蛋壳黑陶高柄杯,它那别致典雅的造型使人叹为观止。整件器物上部大敞口,侈沿,深腹,腹底圆缓平坦,下加细长的柄,柄中部凸起一段作鼓腹状,表面布满密密麻麻的竖向细小镂孔,但仍显整齐而匀和。柄下端呈圈足形座。通体磨光,略泛光泽,轮制而成,火候较高,胎骨坚硬,不易渗水,造型灵巧,显得高贵大方。此杯装饰简洁,器壁极薄,厚仅0.2—0.3毫米,可比蛋壳,高达19.5厘米的器物重量却只有40克,还不到一两。由此可知陶艺家在造型方面的修养已不同凡响。这既是实用器皿,又是陶制艺术品,极为罕见,在山东日照出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