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笔者将珍藏了23年的一枚商代凸弦纹铜镜,无偿地捐献给上海博物馆,由此填补了上博在古铜镜收藏方面的一个空白。 这面铜镜,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本人在甘肃平凉工作时,从一家废品站,与一堆古钱币一起购得的。镜子保存完好,直径约6.8厘米,厚0.1——0.2厘米;镜面微凸,有淡淡水银光泽,其背面设桥形钮,钮高0.54厘米,钮外饰双凸弦纹两周,弦纹间饰疏密有度的竖短线。铜镜重35克,形制、纹饰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镜相似。 商代镜十分罕见。1934年12月23日在河南安阳侯家庄1005号殷墓出土一枚,引起学术界极大轰动,被称之为“重要发现”;把中国铸镜史“又向前推展了几百年”。 铜镜在商代的使用并不普遍,只有地位极高者才会持有,是一种相当稀罕的物品。所以,“在数千座殷墓中,只在两个墓中发现五面。也就是说,出铜镜的墓还不到已发掘的墓葬总数的千分之一”。(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1984年版)因此,甘肃平凉发现商代铜镜的消息自1991年见诸专业杂志后,立即引起文物考古界重视,此后凡有关中国早期青铜镜的论文,都必然会提到这面来自甘肃的商代凸弦纹镜。 由于商代镜历来稀少,所以,拥有宝物无数的上海博物馆,尽管战国至清的历代铜镜种类齐全、精品纷呈,可在商代铜镜收藏方面难免出现缺憾。而商朝,在中国青铜镜铸造史上举足轻重,因此,少了商代镜,其实也就意味着空缺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