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花钱中,有两位历史上著名的武将被铸在钱币上。他们是荣登“门神”宝座的唐朝大将:一枚是秦叔宝手持双锏,一枚是尉迟敬德执钢鞭,两位大将身着戎装,显示出威武刚劲的雄姿。两枚钱的背面都是铸着一匹回首顾盼、气宇轩昂的壮马,这就是明清时候铸造的“门神钱”。在余榴梁等编著的《中国花钱》图谱上和张志中编著的《花钱》图谱中,都把这两枚钱归纳在“马钱”和“将马钱”中。
门神是我国民间最流行的神祗之一,其历史之久、流传之广、种类之多,在诸神中是很突出的。门神的来历,还得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祀门和挂桃的习俗。从周朝起,就有了祭门的风俗,其用意与祭灶祭社(土地)相同。周朝时的门神并无具体的物像可祀,还只限于抽象的观念,到了秦汉时期门神的形象化、人格化才逐渐完成。
门神信仰的产生一方面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中的野兽、敌人的畏惧,祈盼借助神的灵威来保卫身家性命和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而另一方面它又和古人的鬼神崇拜、灵魂观念分不开。
最初的门神是两个“桃人”———用桃木雕成神像悬于门上,大约于汉代就形成了挂“桃人”驱鬼的习俗。人们用桃木雕成两神模样,春节时挂在门上,使恶鬼不得擅入,保护阖家一年平安;后用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画两神图像或干脆写上两位神的大名或画些符咒,此即桃符,开后世楹联(对联)之先河。
继捉鬼喂虎的神荼、郁垒之后,又出现了一位专门斩鬼吃鬼的门神钟馗。唐末以后多于除夕夜悬钟馗像于门,近代又改为五月初五端午节悬挂。明清时期,钟馗的形象经常在道教钱中的“驱邪降福”钱及端午节常用的“驱五毒钱”中出现。
唐代以后,出现的最著名的武将门神,当首推秦琼(叔宝)、尉迟恭(敬德)。两位大将荣幸地登上了“门神”的宝座,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以后也就铸有了此类门神钱。这两位门神近代影响最大,其习至今沿续不衰,而且神像的样式繁多,或立或坐,或骑马或徒步,或执剑或舞锏,多为一红脸、一白脸,形象剽悍威猛。此外,在江苏苏州地区还有以晋代的温峤(温元帅)和宋代的岳飞(岳元帅)为武士门神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