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头岭遗址又获“田野考古奖”
http://www.socang.com   2007-09-17 14:02   来源:
 继今年4月成功入选“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后,近日——

  咸头岭遗址又获“田野考古奖”

  2007年,深圳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喜讯频传。继4月成功入选“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后,近日,该遗址又荣获中国考古界的最高奖项——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二等奖。据了解,本届“田野考古奖”共评选出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一等奖空缺。

  得知这个好消息后,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该遗址的考古负责人、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副所长李海荣,听他解密咸头岭遗址“大热”中国考古界的内情。

  田野考古:现代考古学的基础

  “为了评田野考古奖,专家们开了好多次会,最新的消息就是咸头岭遗址评上了二等奖。”李海荣激动地说“咸头岭遗址一年之内喜获两项考古大奖,实在是出人意料。”据李海荣介绍,国家文物局的“田野考古奖”是我国考古界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该奖项是考古界评选最严格的一个奖项,开评以来已有好几届出现一等奖空缺的情况。自从1993年开评以来,已历经六届,这次是第七届。

  今年参加评选“田野考古奖”的考古项目共计43个,其中深圳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安徽凌家滩、江苏句容金坛土墩墓群、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福建浦城管九村土墩墓群、江西景德镇的丽阳古窑址等七八个考古项目都是“夺冠热门”。不过,令众人倍感意外的却是,本届田野考古奖的一等奖依旧空缺。而评选出的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也还需报送国家文物局。

  “田野考古奖”在我国考古界之所以享有如此高的地位,与“田野考古学”本身的意义密不可分。“田野考古学”是以科学方法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研究历史的考古学分支学科。与此同时,“田野考古学”又是现代考古学的基础,没有“田野考古学”,现代考古学就成了无木之本,无源之水。“田野考古学”首先是从欧洲产生的,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舍利曼按地层学原理发掘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古城,“田野考古学”开始形成。

  获奖原因:沙丘遗址发掘新“招数”

  在《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励办法》里,第一条就明确指出设置“田野考古奖”旨在“鼓励广大田野考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田野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是说,鼓励考古界从业人员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使用新方法、新手段,推动考古科学的发展。而这次咸头岭遗址能够在43个候选考古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关键就在于其在发掘时使用了新方法。

  其实,不单单是七“田野考古奖”,就是今年4月份入选“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时,这套新方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家学者们称之为“沙丘遗址成功发掘方法”。它究竟是怎样的一套方法呢?

  原来,深圳咸头岭遗址所处的大鹏湾迭福湾是一处典型的沙丘遗址。相对于泥土遗址,沙丘遗址容易塌方,造成地层不清、遗物混乱等问题,这为考古发掘工作带来重重困难。2004年,在对咸头岭遗址进行发掘中,深圳的考古工作者借鉴以往发掘沙丘遗址的经验,针对塌方的状况不断尝试,形成了斗形探方、铺板、留边、切边、喷水、划线、配胶、喷胶和补洞等一套沙丘遗址的发掘技术程序,比较好地解决了固沙难题,使发掘的地层清晰、遗物和遗迹的层位清楚,收到了良好的发掘效果。北京大学考古系副主任张驰教授称,这套方法保证了田野考古的质量,是目前所见沙丘遗址最完美和最细致的发掘工作,对将来的沙丘遗址发掘也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学术研究:深圳才刚刚起步

  在李海荣的办公室,记者看到排列有序的木架上分门别类地陈列着不同地层的遗物。最多当数陶器,大部分已经用石膏修复过。虽然未能“挖”到一件完整的器皿,但这批出土遗物成熟的工艺技术却足以证明咸头岭村落当年的繁荣盛况。实际上,自从2006年结束了对咸头岭的第五次考古发现后,李海荣就一直潜心于咸头岭文化研究。“田野考古是最基础的工作,但并非遗址发掘完毕就没事了。”李海荣说,“对遗址的研究工作才是最见功力的。”

  在李海荣的带领下,深圳考古鉴定所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初见成绩。“咸头岭遗址距今约7000年,它就像是一把钥匙,是我们深入认识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的关键之一,通过对该遗址的深入研究,有望为解决一些久而未决的岭南史前考古问题提供重要的线索。”李海荣还表示,待到时机成熟之时,他还打算把咸头岭的出土物品在深圳博物馆做一次全面展览,让深圳人认识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

  咸头岭遗址一年之内两次获中国考古界的最高奖项,李海荣并没骄傲地固步自封。他表示,“并不能因为得奖了,就得出深圳的考古研究工作达到国家先进水平这样的结论。其实,深圳的考古工作还处于资料收集和初步整理材料的阶段,缺乏原创性、思想性、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我们是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田野考古奖”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