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石器时代的第一件原始、质朴而又粗糙的串饰开始,到现代那些做工精致、技艺高超的饰物,首饰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从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出现了阶级与阶级剥削,首饰也逐渐成为统治阶级及达官贵族的专享之物,成为一种地位与财富的象征。在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几乎对首饰的佩戴都做了严格的等级之分,不仅在材料的选择上有高低贵贱划分,在款式、色彩、佩戴的部位都有相应的清规戒律。例如在许多朝代,禁止民间女子佩戴金银珠宝等高贵首饰,只能戴一些廉价的首饰。
尽管如此,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审美思维的进化,作为一种劳动人民高度智慧与精湛技艺的结晶,首饰在材料、品种、造型以及设计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首饰文化。
一、材料人类最初制作首饰,其材料直接取自大自然:植物的花、藤;沟壑的沙、石;地上的泥土;海滨的珠、贝;以及动物身上的牙、骨等等,都可以用来制作首饰。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工具的改进,人类慢慢地掌握了越来越复杂的技术,特别是金属工具的出现,摆脱了石器时代首饰材料使用的局限性,使人类有可能对更为复杂的宝玉石材料与金属材料进行加工,从而逐步扩大了首饰材料的来源。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距今68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广泛地采取玉石来制作各种精美的装饰品和玉器。如考古工作者在对南京北阴阳营青连岗文化墓葬发掘中,出土了近300件制作精美的玉饰。除此之外,还发现了用玛瑙、绿松石、孔雀石等宝石制作的首饰。另据对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证实,我国大约在距今约6000年左右就已经掌握烧陶工艺,并且出现大量丰富多彩的陶器与陶制饰品。
根据战国时期的文献记载,我国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开采金、银等金属矿产,在战国至汉代的许多古墓中,已经发现有大量金、银饰品。汉代由于金银产量增加,用作首饰的金银更多;同时软玉、珍珠已大量用作首饰。
到了晋代,钻石和红、蓝宝石首次由天竺(今印度)传入,于是除了金银材料外,又出现了镶嵌钻石和红、蓝宝石等材料的首饰。
唐宋时期,用作首饰的材料更加丰富,金、银等金属材料和水晶、猫眼、玉石等宝石材料广泛地用于首饰制作。宋朝时,在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还出现了专门的金钱珠宝首饰店。
元、明、清三代,是我国古代珠宝首饰文化发展的顶盛时期。金银制作首饰的用量更大,同时几乎各种珠宝玉石都要已经出现在首饰上。特别是明末清初,缅甸翡翠开始输入我国,由于它的质地与色彩远远胜过中国的传统玉料,因此用翡翠制成的首饰和雕饰深受喜爱。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由于黄金价高量少,银、铜成为金的代用品大量用于制作首饰。此外,这一时期已经传入人造玻璃,出现了簪珥、簪珠和玻璃佩玉。总之,这一时期的首饰已向多档次、多材质的方向发展。
以后,首饰的材料更加广泛,陶瓷、塑料、玻璃、珠宝、丝麻织物、羽毛、皮革、纤维织物及各种合金稀有金属,均运用于首饰制作之中。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具有特殊外观效应的新型材料得到开发和利用,特别是人造宝石(合成宝石)和养殖珍珠等大量出现,使制作首饰的材料几乎无所不包。可以想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来还会有更多、更新的首饰材料涌现出来。
二、品种在古代,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工艺技术水平的制约,首饰的种类往往十分单调。一串原始的项饰,一枚骨制的发饰,也许就构成了首饰品种的全部内容。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首饰材料的增多,特别是人类审美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在手腕、脚腕以及腰部佩戴饰物,慢慢地衣服、帽子等也被装饰起来,于
是有了项链、耳环、手镯、戒指、发夹、手铃、鼻坠、脚镯、插针、帽花、胸花、领夹、别针、以及其它无法命名的首饰。
商周时代是我国古代首饰开始盛行的时期,据研究,这一时期出现的首饰就有好几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B风·君子偕志》篇中提到“笄”(簪子)、“榜”(头钗)、“”(耳环)等首饰,并描绘了一位衣着华丽、佩戴首饰的贵妇形象。此外,在《诗经·北风·静女》中,已有关于金银指环(戒指)的记载;后妃由女官带入寝宫时,发给银戒指一枚,戴于左手指上,与国王房事结束后须将戒指换于右手上,等确认怀孕后,女官再发给后妃一枚戒指换下银戒指。
商周时佩玉成风,王公贵族从头到脚佩挂各种玉饰,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据史记载,此时的玉器及玉制首饰有圭、璧、瑗、璋以及镯、串珠、环璜、管、坠等。
春秋战国时期,腰饰开始流行,其中最主要的品种又是玉佩。玉佩的种类繁多,大都雕成各种鱼虫鸟兽形状及云形、龙形等。
秦代统一中国后,清除异制,建立自己的佩戴文化,但佩玉制度仍被继承。秦代的首饰品种也不少。据《后汉书·舆服志》载:“秦雄诸侯,乃加其武将首饰为绛祖,以表贵贱。”又说:“后世圣人……见鸟兽有冠角、髯须之制,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首饰。”
西汉和魏晋时期,内地与边疆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古代珠宝首饰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汉代出现了女性首饰的新品种:金步摇和玉搔头。在古典戏剧节目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妇女发中插有带孔雀头的饰物,孔雀口中含有晶莹的珠玉串,随着演员的走动而轻轻摇曳闪烁,魅力无穷。这种头饰就步摇。步摇是在簪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步摇的底座通常为钗,钗上装有轻盈飘逸的花枝,枝上缀有花叶及串珠等。白居易曾有诗曰:“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春宵。”
安徽出土的一支五代时期的金镶玉步摇,在鎏金的钗股上,用金丝嵌玉片精制成一双蝶翅,再配以银丝编成的饰,极精美空灵。
说起这玉搔头,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汉武帝有位爱的李夫人,原是舞妓,出生低微,哥哥李延年能歌善舞,也会作曲。有一次,李延年在武帝面前起舞唱道:“北方有位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感叹道:“世上真有如些美貌的女子?”平阳公主悄悄地告诉皇帝,那就是李延年的妹妹。武帝召见,果然“妙丽善舞”,于是十分喜欢。汉代刘歆在《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一天到李夫人宫中,觉得头皮发痒,便拿起李夫人头上的玉簪搔头。古代皇帝的任何举动都被认为是神圣的,于是宫中嫔妃都把玉簪叫做“玉搔头”。汉代的簪多为骨制,据说从此以后,盛行用玉作簪,致使玉石增价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