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樵耕读”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它浸润到人们的深层意识之中,并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作为一种大同理想来追求。潘允端即是一例。他在豫园建有“五可斋”。“五可”即:“有亲可事,有子可教,有田可耕,有山可樵,有泽可渔。”以至于认为,“当官谋差为鸡肋”,并将“五可”题于斋匾以自励。新建的听涛阁西墙上有一组四幅清代的《渔樵耕读》图可作为这种生活方式的图解。 你看,江湖之上,渔夫们在撒网捕鱼;深山老林里,樵夫肩挑柴禾在桥头相遇相互招呼;农夫扬鞭扶犁,耕作于田畈之中;第四幅甚为有趣,一老人带小孙儿前来上学。小孙儿顽皮成性,不愿受管束,朝后退缩,但被老人一把拖住,无法挣脱,极不情愿地捱进庭院,而私塾正在讲课的先生目睹了这一切,含笑迎接他们的到来。生活水平虽然低下,劳作相当艰辛,但图中的人物脸上都荡漾着祥和的微笑。每幅石雕四角的蝙蝠图案意为“福到了”,表达了旧时代人们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美。 以相同图案作边饰的另四幅石雕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八仙图。这八幅出自清代工匠之手的绿豆石石雕,刀法细腻、近远景配置恰当、层次分明、人物动作传神、全身比例适度,堪称石雕中精品,为听涛阁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