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合实物,甄别复杂情况,避免简单化看问题。拿青铜器的锈迹来说,因埋藏地方的环境、土质、干湿度不同而呈现5种情况:(1)单层锈,地子上只有一层薄锈;(2)复层锈,地子上有两层或多层锈;(3)仅有黑漆古、绿漆古这样的地子,却无锈斑,在世纪坛国宝展中就有这样的实物;(4)既有极坚硬锈,也有用手能抠掉的锈;(5)既有呈块状锈,也有呈疙瘩状锈。同时随着作伪技术提高,用酸液氨水等造成的铜锈并不都那么厚松易抠,不成晶体状。再说地子(氧化层),真器一般均有,但并非所有地子都很铮亮,假器也并不是都无地子,真器的地子既有单色,也有杂色,不仅有绿、黑、红、水银色几种,有时还有棕、黄色。这样说,不等真伪锈色、地子不可辨,而是想说明,不要简单地将锈斑是浮松还是坚固,是粉末状还是板块状,地子有无,地子是否铮亮晶莹作为判断真伪的绝对标准。一般情况下,假器的锈色、地子较干涩、单调、不自然、松弛,有酸味,不如真器的坚实、层次多、复杂、自然,但特殊情况也不少,需与其他方面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再如听声,也不能绝对认为青铜真器发声一定清脆悦耳,实际上这一说法只适用于保存完好、品相较佳的真品,套用到锈痕斑斑、蚀损严重的器物上就不一定奏效,这种青铜器发出的往往是重浊甚或沙哑之声,还不如伪器清亮。
(二)从总体上把握器物的神韵。一谈到神韵好像就觉得虚无飘渺,不可捉摸,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其实青铜器的所谓神韵就是指它的造型纹饰的时代风格、工艺水平和老化面貌(熟旧感)三个方面,具体可称为五感:时代感,精美感,熟旧感,谐调感,自然感。应该说,从神韵上最易判别真假,可是把握神韵的难度也最大。这不仅涉及文化素养、审美能力,还需要较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经常注意对实物进行观察比较触摸,并加以思考、研究、借鉴,日积月累,自然功到艺熟。
(三)对经验尚较欠缺者来说,在伪器的造型、纹饰、锈色、地子等方面仿得颇为逼真,一时顾不上作全面分辨的情况下,要细察器物的工艺和铜质,作为切入口。伪器一般均用黄铜制作,而且不论如何雕琢、模仿,总达不到真器的工艺水平。经仔细观察,不难在伪器底足边缘及器体各棱角、棱边发现裸露的黄铜质,不难看出这些器物纹饰的紊乱、软弱、生涩、呆板,不难在器物表面多处找到生硬毛糙的打磨划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