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式脸盆架
明清家具的漆料是一种天然的涂料,俗称“生漆”。“生漆”的装饰工艺多种多样,一般用在家具上的工艺称“平漆”。用的都是单色髹漆,这种揩漆的工艺在明代,已成为家具制作中不可缺少的程序了。它主要包括:刮灰,打磨,配色,干燥,上漆等反反复复的过程。普通家具至少需要十道左右的工序,讲究的可多达二十余道工艺。 朱红色在明代家具的漆饰中,是很重要的色彩。它表达了中华民族讲究吉祥、旺盛的心理。除此之外,一种被称为“清水货”的家具也很盛行,它的髹漆是一种透明的树脂漆,其制作工艺和其它漆艺一致。我们常见的硬质纹木家具,就多用此法。这种漆饰主要凸现了木质自然的纹理,暗合了儒家的传统文化。相对而言,当时的文人雅士都比较喜爱这类家具。另外,紫檀家具在古代一般是不上漆的;或上很薄、很少的透明漆,但木胎的打磨工艺都是极为精细。 到了满清入关以后,黑色成了最流行的色彩,以黑为贵成了时尚。黑色的大漆家具有着广泛的市场,至今在北方的一些地方还能看到这种文化的传统。当时,为了迎合这种风气,一些附庸风雅之徒,竟将部分黄花梨等硬木家具也涂上了黑色,完全掩盖了纹木的特点,成了现在茶余的谈资。 除了黑色是清代流行的色彩外,朱红色依然作为一种被大众认可的色彩而存在着。只是到了清末、民国年间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红色,渐渐地出现了一些变化:红色变得薄而轻浮,没有了先前的饱和、浓重,甚至慢慢地被工业化的油漆所取代了。 明清家具的漆饰工艺还应该包括家具反面的灰漆。事实上,古典家具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表面的漆饰往往会被磨损和风化掉。但隐藏在家具后背、底板及其他有“底子”的地方,依然可以看出那些留存的痕迹,这种痕迹也是鉴别古家具重要的方法之一。 做工好的明清家具通常都采用做“底子”的办法。特别是苏作的家具更是如此。“底子”的做法是用灰粉调以漆或猪血等混合物填缝,然后糊上麻布,最后再涂上漆。到了民国时期,这种繁杂的方法被大大地简化了。有时在“底子”上只剩下了一层薄薄的麻布和漆。现在市场上新仿的古家具也多用此法为之,或者干脆连那层薄薄的麻布都不用。因此,对收藏者而言,应十分注意“底子”,防止作伪者冒售其奸! 明清家具的漆艺是一门复杂的工艺技术,特别是传统的漆饰技艺,是我们鉴别古典家具真伪的一个重要环节。 李 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