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弥足珍贵的《古兰经》的捐赠者,是出生于宁夏西吉县兴隆镇经学世家的关清录。据他介绍,这套《古兰经》是他家的传家宝。传到他爷爷手中时就已八代了,此前的情况尚不得而知。“文革”时“破四旧”,他家被查抄,大量书籍被烧。他的爷爷将这部《古兰经》用塑料布包好藏于灶台石板下面,才躲过劫难。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落实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老人打消了疑虑,才把秘藏了十余年的《古兰经》取出。在去世之前,老人向家里人讲述了这部《古兰经》的流传历史。在对位于宁夏永宁县境内的中华回乡文化园进行了考察之后,关清录认为:只有将这个传家宝捐献给这里才能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看到,由于有上油、着彩的压模牛皮护封,这部历经风雨、辗转经过多人之手的《古兰经》,依然完整。全书长26.6厘米、宽20厘米、厚6厘米,分作30卷。虽然是用高档纸抄写而成,但由于年代久远,纸张老化、变脆,几乎每页的边角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但这丝毫也不影响它的文物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这部《古兰经》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前面几页的边框、空白处都有用金粉绘制的装饰图案。这其中既有花卉图案,也有阿文图案、几何图案,还有由几种图案混合的图案,正文书体娟秀流畅,每页均用金粉点描音标。记者看到,封皮内用汉字书写了7个人的名字,名字前面两字均为“吴登”,后面一字分别为“平、贵、有、宽、榜、萧、成”七字。这些名字与这部《古兰经》有何关系,现已没有人能说得清了。
据悉,关清录在此前曾请文物专家鉴定过,初步认定为明代善本。此前宁夏尚未发现过这么早的《古兰经》,中华回乡文化园回族博物馆现在虽然展出多部《古兰经》,但都是清代以后的。不论是从年代还是从装帧来看,都以这部《古兰经》最为珍贵。雷润泽告诉记者,他们将尽快组织专家对这部《古兰经》进行鉴定并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