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收藏热会随股市震荡吗
http://www.socang.com 2007-07-16 09:52 来源:
涨了,还是跌了?近来震荡不定的中国股市,经常听到这样的疑问。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说,中国股市“误读”了国家调控。值得一提的是,自从股市狂涨以来,股票收藏也表现强劲。那么,靠股市“牛”起来的股票收藏,在股市的剧烈震荡之下会走向哪里?股票的收藏价值是否会因股市的震荡而被误读呢?
股票收藏热 牛市的连带效应
贺 强:盛世收藏,云开见月。
股市是否属牛最终是应该由市场来说话,所以股票收藏是否走红也应该由收藏市场来说话。在1994年我国股市实行无纸化交易以后,实物股票就成了现存的能最直接反映历史的资料。从经济学的意义来讲,股票作为股份制的历史见证,是国家金融证券发展的晴雨表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股东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原始凭证。所以,股票收藏就不仅包含了文物价值,而且在金融证券史的研究和档案等方面也会凸现裨益。
俗话讲:盛世收藏,乱世黄金。随着有关国家机构、组织和普通百姓对股市拉动经济巨大作用的认识日益加深,人们对股票的了解也会日益迫切,股票收藏也就云开见月了。
薛正兴: 股市熊牛不影响收藏。
股票收藏与股市涨跌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必然的。股市只是收藏的导火索,它的涨跌短期内并不会影响收藏市场的发展。从最初的股票收藏来看,这支队伍主要是由部分炒股的人、原有的老股票收藏者,以及少部分在股票收藏交易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人组成。如今一些机构收藏,包括博物馆、证券金融机构、大学的金融证券研究所、各档案馆和纪念馆等,出于对强大的经济历史文化,特别是对金融证券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空缺的补充需求,也加入了收藏行列。同时,一些境外个人收藏爱好者、境内外投资者,以及像行业礼品、实物纪念册等类型的文化的消费需求,都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股票收藏的红火。
吕传有:股票收藏是股市繁荣的必然结果。
股票收藏作为一种股市经济文化发展的体现,不会完全受股市的影响。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初,股票认购证的收藏就曾经火爆过,其中有几个收藏者已经有100多万收入;再到2003年左右,上市公司的股票收藏一度被人追捧,大约有十三四个人的交易收入有100多万,而且其中有两三个收藏者的交易额已经上千万。近来,有些新股民为了能借鉴中国股票的发展规律,预测未来行情,也加入了股市收藏的行列。这都是一个事物发展到繁荣阶段后,要通过文化来表现其成果的一种规律。
股票收藏是否也有泡沫
贺 强:袖里乾坤让收藏感染泡沫。
虚拟经济没有泡沫是不可能的,从沪深股市7月6日剧烈震荡反弹,两市近1300只个股上涨,仅不到50只个股下跌,成交量约为1400亿的情况来看,过度投机的现象仍然存在。相应的股票收藏当下也可能存在这类现象,从目前股票收藏的市场价格,以及部分投资者的进入来看,也可以认为存在一定的泡沫迹象。而且,收藏界的交易一直以来都是袖里乾坤,不像股市那样明码标价,从而造成许多刚入行的人“被套”,或者有人通过媒体、展览和捐赠等活动的炒作,来哄抬部分收藏价值并不高的股票价格,更有甚者通过囤积居奇、暗箱操作来“圈钱”,这些违规操作都让当下的股票收藏笼罩了一层阴影。
薛正兴:新股票、认购证的交易比较虚。
泡沫肯定是存在的,尤其是在股票认购证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股票收藏上,泡沫现象就比较突出。目前,在上海的股票收藏市场上,部分股票认购证和八九十年代的没有上市的股票几乎没有什么成交额。因为在股票认购证和八九十年代的股票中,上市公司上市发行的有股权人姓名、交易额度等完整使用过程的老股票和认购证,由于其见证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现象,它的交易才有一定的数量。但一些是由上市公司推出而没有上市交易的“空股”,其交易额就几乎为零。因为市场是拒绝没有收藏价值股票和认购证的。但目前有些此类藏品的价格还很高,超出收藏市场价四五十元甚至更多。
仇振川:金山何来泡沫。
从2005年6月份算起,中国股市如今已经走了两年多的上升通道,中间虽然有跌宕起伏,但是总体现象还是给股民们一种“钱图无限”的势头。股市牛了,作为股市文化的股票收藏,能不牛吗?虽然说,十年前就有人收藏股票,但是真正算得上证券文化的市场,还得从2003年,中国首家证券博物馆——历道证券博物馆首先在上海建成算起,之后长虹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博物馆建馆,后来又有了南通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收藏馆。特别是2004年以来,以淮北博物馆证券展厅的建立,西南财经大学货币证券博物馆藏品大幅增加,还有银行博物馆证券部分、高校证券历史教育展览室等的创立才真正促进了股票收藏的进一步发展。而2006年12月1日,由国家出资的沈阳金融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开馆,则代表着国家政府、行业机构等有背景的团体,已经对证券文化高度注意并开始实施保护,所以股票收藏是座金山,有待更多的人去挖掘。
吕传有:交易有待相关机构规范。
从文化和收藏的角度来讲,当下的股票收藏是不存在泡沫这一说的。然而一旦出现投资者炒作,市场就会出现泡沫。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实物股票交易有待相关政府机构或者是权威机构的介入来规范操作,甚至有必要成立像证券交易所或者是其他类似的机构来处理这些靠市场并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因为中国的证券文化从无到有并开始出现繁荣,不是因为股票的出现,而是因为有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繁荣,才有了中国证券文化的兴起与繁荣。这个文化的繁荣——股票的收藏红火毕竟才刚刚开始。
现在还能入市吗
仇振川:历史空白让收藏先机无限。
由于国内股票收藏开始的时间最早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所以目前的股票收藏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存在不少空白,例如对股票品种和门类的掌握就不是很全面。而且,目前的股票收藏还只是停留在单一的实物股票收藏阶段,许多相关领域的收藏将会逐步兴起,如民国时期特别是清晚期的一些关于股票交易和发行的刊物和资料,旧时证券交易所或者是证券公司的一些交易卡、徽标文件、营业牌照、记载交易条例的文档资料等相关领域,还有包括更为广泛的债券和基金的收藏,也会随之引起相关政府机构和博物馆以及普通收藏者的关注。这些也应该和股票收藏一起得到重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完整的经济发展过程。那么这些空白的填补就需要一个大量实物的东西来映证,所以历史留给我们的契机是不容错过的。
薛正兴:老股票,收藏的最佳切入点。
一些老股票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百年来中国这块土地经历了众多战乱;新中国成立后又由于“文革”中的政治原因,人们为了避祸对“资本主义代表”的股票进行了大量的销毁;而且一般的纸质物品都会出现虫蛀、霉变等现象,就造成了实物股票的存世量都比较少。另外,像晚清到民国时期的不少股票还配有精致花鸟虫鱼等图案,颇具艺术观赏性,如果是一些在民族商业史上有过重要意义的企业发行的股票就更值得收藏和研究。这也是当下股票收藏的一个热点,对于新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也是一个风险小、回报率高的最佳切入点。
吕传有:经济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现在,为了跟上经济文化的需要,实物股票的收藏就成了一个很好方向。在金融证券的研究方面,虽然目前有了部分关于收藏和历史研究的文章,图录等形式的书籍也在陆续面世,但相对完整的中国证券史以及上海证券史,特别是国内股票的历史发展,由于实物的不足也存在一定的空白,研究收藏还都停留在最初的阶段。所有这些状况都在为我们提供一个有利的收藏平台。
股票收藏会火多久
薛正兴:三五年内不会出现冰谷。
现在的股票收藏热将会持续多久,可以用一句古话来概括,那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是在按照自身的市场规律发展。从1986年,邓小平将我国改革开放后向社会公开发行的第一张股票——“小飞乐”股票作为礼品,赠送给美国纽约证交所主席约翰·丹尔林先生收藏开始,实物证券就成为高层人士、国家领导交流的礼品。在2004年4月上海举行的内地首次实物股票专场拍卖中,31张含有股权的“延中实业”实物股票开价高达120万元,实物股票的身价与日俱增。以此来看,股票收藏的火热并不是只到2007年,它还会持续更长的时间,最起码三五年不成问题,这也是外资的不断涌入,新品种的不断发现,以及在历史研究方面进行不断补充和详实的必然结果。
仇振川:直线上升和波浪式发展并存。
股票的收藏将有一个十年或者是更为长久的蓬勃发展期,因为这是一个认识逐步发展的过程。以后股票收藏市场的交易主体还将停留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上,特别是清朝和民国时期的股票,其交易额和交易量将大幅度上升。另外,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到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股票交易无纸化这段时间内的股票收藏将呈现波浪式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中国股票收藏是世界的最大的亮点,虽然中国的股份制与发达国家相比要晚100多年,但是中国的股票交易无实物化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所以中国的股票收藏很有可能会引领世界潮流的。
吕传有:有待高潮的出现。
国民经济的繁荣,特别是股份制经济的强大带动了股票收藏,然而这只是一个预热的阶段。目前已经有境外的收藏者和机构进军中国的股票收藏,并且产生了一定的效应。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家必然会建立一座全国性的证券博物馆,届时股票收藏界将迎来真正的高潮。现在的民间收藏也在蒸蒸日上,所以作为本土的中长线的投资者也应该及早准备进入市场,以便在股票收藏真正火热前可以大有作为。而一些个人收藏爱好者,也应该借机进行拾遗补缺,完成成套的收藏,争取收藏的价值更大。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股票收藏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