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奇葩 黄杨木雕
http://www.socang.com   2007-06-28 12:47   来源:
黄杨木雕是木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闻名遐迩的高档工艺品,在国内外收藏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众多收藏家的青睐。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升温,收藏队伍迅速扩大,黄杨木雕的价格也不断飙升。一些地区的艺术品市场甚至出现黄杨木雕断货,名家精品更是难求,于是艺术品市场上出现了以假充真,以新充旧,以次充好的现象,致使一些缺乏鉴别经验的收藏爱好者上当受骗,蒙受经济损失。究竟如何鉴赏一件黄杨木雕的价值呢?大体说来可以从材质色泽、工艺造型二方面着手。
 
    ■纹理细腻,质地坚韧,直径20厘米的根材,要生长500年
 
    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雕刻材料而得名的。黄杨木纹理细腻,质地坚韧,适于雕刻高档工艺品。黄杨木是一种珍贵的常绿灌木,生长在高山峻岭和悬崖陡壁之间,黄杨木树种成材时间长,且资源日渐稀少,直径20厘米的根材,要生长500年。因黄杨木雕刻材料难得,一些造假者就用一些木质色泽相近的其它木材或树根冒充黄杨木。黄杨木的生长周期长于其它树种,一根直径15厘米的黄杨木断面,可以看到细密的数百圈年轮。而其它木料的年轮粗而稀,最多不过几十圈。黄杨木的色泽天然黄润温厚,其它木料(包括染色木料)的色泽飘浮发涩。黄杨木因生长缓慢,区型木材罕见,也是区别于其它木材的重要特征。黄杨木的木纹特别细腻,用手触摸光洁滑润,其它木材无可比似。黄杨木的木质坚硬,其它木材的木质比较软,用硬物轻轻刻画即可区别。
 
    ■自然存放色泽会一年年逐渐变深
 
    黄杨木雕在存放中会自然变色,色泽会一年年逐渐变深,有经验的收藏家根据色泽深浅和包浆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作品的年代。常见的黄杨木雕作旧,是用一种“油麻色”染制而成的,这种作伪的色泽不自然,没有包浆,鉴别时可用棉签沾少许香蕉水擦拭,赝品会出现掉色,而自然变色的黄杨木不会掉色。
 
    黄杨木雕作品经历一定年代后,如果保管不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作品一旦腐朽或残缺,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完好无损者自然就弥足珍贵了。
 
    ■多以戏剧人物,神、佛形象为题材
 
    由于受社会和民族历史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受到民间文化的直接浸熏,几百年来黄杨木雕多以戏剧人物,神、佛形象为题材。元代的黄杨木雕作品,人物造型生动传神,豪放、古拙、苍劲和浑朴写实;而明代的黄杨木雕作品在继承元代的基础上又突出了写实自然、简洁和不重细部,造型更加严谨,并追求精美细致;清代是黄杨木雕的繁荣时期,这时开始了强调艺术造型与写实相结合。清中期清内庭造办处领衔创作出一批人物造型逼真、神韵自如,富有文化气息的艺术精品。清末,民间的黄杨木雕名师也佳作迭出,温州雕刻名师朱子常的作品造型逼真,人物形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现出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朱子常的作品被民间广为收藏,流传和仿制。
 
    20世纪是黄杨木雕创作最辉煌灿烂的时期,这时期名家辈出,佳作纷呈。黄杨木雕的造型标准也有了根本变革,在传统的基础上向雕塑世界性靠拢,创作出不少造型独特,与众不同,脱离匠气的大写意佳作。上世纪末逝世的黄杨木雕一代宗师王凤祚和叶润周大师的作品最受收藏家的追捧。他们创作的精品生前大多数捐给了国家博物馆,留传民间的作品很少,多数收藏爱好者只能到博物馆一饱眼福。
 
    被收藏界誉为“三神手”的当代黄杨木雕大师王笃纯、王笃芳(二人是王凤祚之子)、高公博集历代黄杨木雕技法之大成,并吸收西方雕塑艺术加以柔合变通。近二十年来创作出了一批构思巧妙,造型独特,雕工精细,即秉古风又具现代感的黄杨木雕艺术精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木雕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