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曝光,说一位老先生给一位收藏者鉴定一批瓷器,均出具了鉴定证书。当这位收藏者把这批瓷器送到拍卖公司拍卖时,公司拒收,说这批瓷器都是赝品,使这位收藏者尴尬而无奈。其实,这种事情非自今日始,也并非个别现象。10多年来,收藏热兴。拍卖公司生意火红,古玩市场人流滚滚,电视上鉴宝、赛宝惹人眼热,那奇高的估价撩人心扉。于是乎寻宝、淘宝、捡漏、造假、鉴定、报价,实在热闹。在神州大地这种造假、收藏、鉴定、买卖俨然成了一种“产业链”。赝品生产成了一个行业,收藏队伍不断壮大,收藏组织遍布全国。收藏队伍和赝品生产成正比发展。不少人发财心切,经受不住诱惑,拼着血本也要去赌一把。胜了便腰缠万贯,败了便人财两空。虽然有人亏了血本,但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赝品要多少生产多少,几千万的收藏者,前仆后继,永不言败。有人编出顺口溜:“傻子买,傻子卖,还有千万傻子在等待!”傻也未必,那里边“商机无限”啊!
人们都说“盛世收藏”。这话大概是不错的。可是,有那么多好文物好东西供人们收藏吗?而且开口就是古玉杯、青铜器、唐三彩,闭口就是宋哥窑、明青花、清斗彩!真是大开眼界。说句老实话,除了少量盗墓品之外,谁手里有那么多高档传世文物供几千万人收藏?历史上顶尖的文物都是流传有绪的,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体制下,绝大多数传世文物都被各级博物馆所收藏。个别捡漏可能是有的,但大多数人都希望天上掉馅饼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历史上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收藏家恰恰是在乱世收藏的。例如张伯驹先生正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毁家纾难,卖掉房产,重金购买了著名国宝《平复帖》和《游春图》,并精心保护,新中国成立后献给了国家。相比之下,现在的收藏是一种什么样的乱象!
在收藏以至于变现活动中,鉴定是重要环节。在仪器的科技鉴定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鉴定家的眼力便是唯一标准了。在收藏大潮里,鉴定家的地位空前提高。每个藏家都希望自己的藏品是真的是好的,于是,千方百计诱导鉴定家为其藏品题款,出具鉴定证书。如果是真品倒也罢了,如果把赝品说成真品,那事情可就大了。有人说了,鉴定家不是神,哪有不出错的。不错,老虎还要打盹呢,鉴定家当然有打眼的时候。不过打眼总有个概率的问题。如果把10件赝品都看成真的,那就有问题了。这错误有两种可能,一是水平太差,没有鉴别能力,那就干脆“歇菜”,不要当这种冒牌鉴定家了;一是迎合藏家的需要,违背职业道德,把假的说成真的,这就是品质问题了。现在的问题是,部分鉴定人员不太自律,搞有偿鉴定,胡开证书,误导收藏,乱了鉴定队伍,败坏社会风气。要扭转这种情况,除了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外,关键是鉴定人员要自爱,坚守职业道德,爱惜自己的名誉,保持晚节。
说到管理,文物界是有很好的传统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是很权威的鉴定机构。它的任务有3项,一是司法鉴定,二是博物馆鉴定,三是出境鉴定。委员会及其成员不得参与任何商业鉴定活动。各省文物鉴定组织也有很好的自律传统。要很好地总结这些经验,制定相关文件,把鉴定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使收藏活动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