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百年杨氏泥雕塑造“神话”
http://www.socang.com   2007-03-22 09:38   来源:

杨栖鹤老人在进行创作

    地处宁夏南部的隆德县,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这里民间艺人辈出,书法、绘画、彩塑、剪纸、刺绣、皮影等民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温堡乡杨坡村的杨氏泥塑就是其中的代表。

大山深处,手工绝技默默传承175年

    3月4日至3月8日,在全国首届泥塑艺术节上,杨氏泥塑第四代传人杨栖鹤祖孙4人与国内外泥塑大师同台竞技,一举夺得专业组银、铜两项奖。

    3月14日,记者慕名来到隆德县采访刚刚从广州参加大赛归来的杨氏泥塑第四代传人杨栖鹤,以及他的儿子杨佳年等人。今年81岁的杨栖鹤老人,童颜鹤发,神采奕奕,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很多,谈起泥塑更是如数家珍。

    杨氏泥塑最早可溯源到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至今已有175年的历史。据杨栖鹤老人介绍,第一代泥塑传人是杨魁山。那时,宗教雕塑较为盛行,最实用、影响最大,是泥塑行业的主流。为了学得一技之长,杨魁山离乡寻师访艺,最终师从陕西凤翔刘师傅学习宗教雕塑。拜师后,杨魁山博采众长,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泥塑基本学科,后自创杨氏泥塑,曾为平凉府城隍庙雕塑和绘彩。第四代传人杨栖鹤从8岁开始学艺,在家人的熏陶和教导下,不但掌握了泥塑、彩绘的技能,而且练就了一手木雕和戏剧服饰、道具的制作技艺,后来他又多方拜师学艺,采用现代与传统的手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杨栖鹤和杨佳年的作品陈列室的博古架上,摆满了各种形色不同、题材各异的泥塑,既有表现三国演义故事的《关公挑袍》,也有根据民俗民情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创作的《十二生肖》、《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系列彩塑作品,还有《毛主席过六盘》和《农村社火队》等现代题材的大型泥塑。在继承传统工艺特色的基础上,杨氏泥塑传人不断创新,如今所雕的已不再是殿宇神像,而是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杨佳年1988年仿制的青铜峡108塔出土的西夏佛像头

天衣无缝,20多年来修复珍稀文物几百件

    20多年来,杨栖鹤带领子孙发挥自己掌握传统技艺的优势,不断承接名胜景区、庙观古刹的传统造像以及各种形式的壁画和仿古建筑的彩绘工程,并应邀修复和复仿国家级重点文物———西夏、宋、元、明时代的造像100多件、地方级文物几百件。

    1980年,杨栖鹤老人率子孙应邀到甘肃,为著名的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修补文革期间遭破坏的文物古迹,历时6年,修补各种雕刻、泥塑、壁画。

    1988年,青铜峡108塔出土的西夏佛头塑像有6个头像破损严重,面目全非。杨佳年应邀前往修复。第一次接触西夏文物,杨佳年先后试验多次才动手修复,并复制了一套,在国内外参展。

    1996年,杨氏家族应邀为自治区文物交流中心修复了几十件西夏文物。专家在查看了他们修复后的塑像,给予高度评价:“修旧如旧,天衣无缝。”

    2000年,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文物,受固原博物馆邀请,杨栖鹤等人成功修复国家一级文物镇墓兽两件、武士俑两件。

    2002年,杨栖鹤受中宁文管部门邀请率子孙修复双龙窟雕塑85件。据杨佳年介绍,双龙窟中的雕塑除了少部分轻度损坏外,大部分损坏严重,其中一座雕塑已无法判别真面目,他们先后使用了80多个小泥块才完成塑像修复。

 

祖孙三代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儿子杨佳年、爷爷杨栖鹤、孙子杨贤龙

遗产保护,一家两代成为西北五省民间文化传承第一人

    随着民间民俗文化越来越受国家重视,杨氏家族作品也多次参加全国及全区大展,并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宁夏群艺馆、无锡博物馆,以及北京、香港、日本友人收藏。

    自1989年至今,杨氏家族的作品参加了国内外各种展览和大赛10多次,家族集体和个人都获得了较高的荣誉。特别是杨栖鹤老人的木雕作品《木香驴》,不仅获得全国艺术之乡艺术精品大赛二等奖,还在“全国首届工艺美术佳品及名艺人作品展”上被评为“全国十佳精萃”。

    2005年,在“中国首届泥人艺术展”和“2005年中国泥人文化交流会展示会”上,杨氏家族彩塑作品《西夏王》获银奖。同年12月,杨氏家族成员代表宁夏参加了在云南举行的“中国西部(昆明)文化产业博览会”。同年,杨氏家族的泥塑被选送参加“全国泥人张”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作品展”并送澳门展览。

    2006年年初,杨氏家族成员制作的木雕、剪纸、彩塑等三类十几件作品,参加由澳门民政总署、陕西省文化厅、宁夏文化厅在澳门共同主办的“2006·陕西·宁夏春节习俗展”。同年2月,杨氏家族合创作品《十二生肖神》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成果展”。此后,杨氏家族成员又参加了香港民间艺术交流暨文化旅游周活动。

    2006年12月27日,在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民间文化传承人调查”中,杨栖鹤和儿子杨佳年被列为重点传承人保护对象,成为西北五省被列为国家传承人保护对象第一人。

 

杨氏泥塑作品《金陵十二钗造型》人物刻画细腻,造型各异

走出家门,小小泥制品神州舞台放光彩

    今年3月5日,杨氏家族泥塑祖孙4人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吴川)泥塑艺术节暨‘吴川杯’泥塑艺术邀请赛”专家组的比赛,与来自国内10个泥塑之乡的著名天津“泥人张”传人、无锡惠山泥人,以及多位世界级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同台竞技。最终,杨栖鹤老人和孙子杨贤雄创作的《百年西夏》获得银奖,杨栖鹤的四子杨佳年和孙子杨贤龙合作的作品《悠悠回乡韵》获铜奖。

    在比赛中,组委会要求各参赛选手所塑造的雕像必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杨栖鹤老人和孙子杨贤雄塑造了一尊高约两米的西夏王朝缔造者李元昊的塑像,并用西夏文标注。杨佳年介绍说:“当时在场的部分专家以及观众都被震撼了,他们并不知道西夏国曾在宁夏建国定都,后经介绍才知道银川曾是西夏王朝的古都。”为了充分表现黄河文化、丝绸文化、大漠文化和回族文化,杨佳年与侄子杨贤龙创作了一尊回族小孩骑着骆驼吹古埙(最古老的一种回族乐器,民间俗称“哇呜”)的雕塑,命名《悠悠回乡韵》,并使用自创的“喷砂”技法在雕塑上覆盖一层细沙。现场的观众和评委一看《悠悠回乡韵》就说,“这是来自西北的作品”。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泥人张”第四代传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锠评价杨氏泥塑造型独特、个性鲜明、色彩和谐,具有浓郁地域性。

 

杨佳年仿制的青铜峡108塔

打破旧俗,传承民间艺术不再“授亲不授外”

    隆德县的民间文化遗产,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居全区之首,共有163件作品获国家级奖,13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该县还在2000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先进文化县”。为了在促进当地的文化发展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杨栖鹤打破“授亲不授外”的戒律,广收门徒,并逐渐形成了一支继承和发展民间艺术的队伍。

    杨氏家族在生产和劳动中有着严格的分工,一部分有文化素养的男成员从事传统工艺制作、庙宇神像、彩绘和雕塑,另一部分人从事农业种植。女成员主要从事纺线、织布、刺绣和剪纸工艺,这种家族作坊的生活一直延续至今。现在,杨栖鹤已培养出第五代传人杨佳年,两代人继承了前三代传人的技艺,而且还多方拜师求教,吸收、借鉴各种民间艺术之长,融合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

    据隆德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王莲喜介绍,杨氏泥塑艺术已被批准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杨氏家族第四、五、六代传人均成为中国民协会员,第五、六代有两人入选中国彩塑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委员会。杨氏家族和个人的业绩还被《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家庭年鉴》文化部科研课题《六盘山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书刊收录。

    杨佳年介绍说,泥塑作为民间艺术,已不属于那一个家族或个人的专利,是国家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作为传承人,他们的责任是将这种艺术发扬光大,而不是墨守成规。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雕塑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