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中国传统的年文化氛围日渐浓烈,在《红楼梦》中描绘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苏州石路、阊门所在的七里山塘地区更添节日喜庆,这里独有的民间文化砖雕艺术则是其中点睛之笔。
砖雕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更是构建苏州古典园林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与苏州园林建设一脉相承。同时砖雕也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常用在门楼、门罩、檐、花窗、影壁、柱础等装饰上,题材有花卉清供、神兽人物、文字书法、吉祥纹饰等,并形成了徽州、苏州、北京、广东等不同的地域风格。由于砖雕置于露天,所以它全用耐得住风雨侵袭的砖结构建造,而以苏州的陆墓镇明御窑砖为最著名,陆慕镇御窑村早在宋代就为皇宫烧制金砖。
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的苏州七里山塘街古迹众多,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而北京颐和园内的那条著名的苏州街,就是完全模仿苏州山塘街的形状与风貌而筑成。七里山塘上有诸多的古寺、古祠、古牌坊、古会馆……这些古建筑,精雕细刻,古色古香,一派岁月沧桑感,还有耳熟能详的陈圆圆、董小宛等半塘传说,装点了山塘的婉约一面,在这些地方的深宅大院高高门楼和照壁上,常可见到精美的砖雕,“二十四孝”、《论语》等典故早就屡见不鲜,而小户人家则倾向于三国、水浒,隋唐演义之类。
苏州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历史上砖雕名家辈出,高手林立,留下的砖雕门楼多达一百数十余座,散布于古城小巷深宅之中砖雕。只要略具规模的住宅,大多在门框上用水磨青砖砌成单独的门楼,门楼上精美的书法和典雅的砖雕往往相得益彰,使苏州砖雕更添了几分浓厚书卷气,在呈现吴门书派秀润流丽风格的同时,丰富了苏州砖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由于砖雕对整座建筑起着“点题”的作用,突显户主的身份和意趣爱好,苏州民间甚至有“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的说法。尤其是集大成的太湖东山“雕花大楼”,早就以其精美的砖雕艺术鬼斧神工,享誉海内外。雅俗共赏是苏州砖雕的一大特色,散落古城的遗珠则以山塘街、梵门桥弄、太湖东山等地较常见。苏州砖雕总体风格上较清秀雅致,被誉为“南方之秀”。
专家认为,砖雕是一种不被常人所熟识的民间工艺,它往往“高高在上”,难入匆匆而过的人们的目光,但它确实与我们共同生活了几千年,成为苏州历史沧桑的见证,且逐渐被人重视,苏州的古宅连同它的砖雕门楼,已成为文化遗产旅游的又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