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砚呈长方形,长19.6厘米,宽11.7厘米,厚3.7厘米。砚面三方有棱,砚首棱上左、右各浮雕夔龙一条,两龙之间有一珠,寓意:双龙戏珠。砚堂左、右棱上也分别浮雕夔龙一条。砚池呈“一”字形。砚右侧壁上镌有楷书铭,文曰:“此端溪下岩西洞蕉叶白。嘉庆四年九月叶二殊山所赠。绣囊主人仿古造。”其文下,镌有印一方:“竹田氏”(阴文,隶书)。左侧壁上刻印一方,即“韫玉楼赏鉴印”(阴文、篆书)。砚背浅凹处为长方形,长16.7厘米,宽8.7厘米,其上浮雕一棵茂盛的芭蕉。芭蕉的右下方刻有隶书铭,文曰:“苍玉夹,见出录天来。闲写黄庭卷,红焦不用裁。”上款为“竹田仁兄”(楷书),落款“长真”(楷书),印:“原湘”(阳文、隶书)。
观察此砚,有其特点三:
第一,砚材优质。据是砚右侧壁铭文可知,该砚材名“蕉叶白”,为端石中佼佼者。蕉叶白系端州(今广东肇庆,古称端州)砚石的一种。产于广东肇庆羚羊峡北岸坑。石质坚润、色青,纹理间有纯白片如蕉叶者,故名。用此石制成的砚,亦名“蕉叶白”,为端砚的一种。这砚石又“嫩净如柔肌,如凝脂。”笔者细察是砚,石质的确细嫩、温润。用手轻轻抚摸它,感觉如小孩之肌肤。矾背的纹理间,确有纯白片。
第二,名人作铭。砚上有两处铭文,一为“竹田氏”撰;一为长真原湘撰。竹田氏为何人?据文献考证,竹田氏应为邑人屈保钧。清代画家,邑人蒋宝龄在其著作《墨林今话》中载道:“屈竹田别驾保钧,常熟人。官肇庆府通判。精鉴别,富收藏。余尝偕钱君子霞,过其绣囊清,索观宋元明人真迹,多妙本。君熏习之馀,深识画理。偶写墨兰,亦悠然出俗,具有古韵。”清光绪,民国时期纂修的常熟地方志《常昭合志稿》、《重修常昭合志》及当代学者俞剑华编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均有其小传。因此,屈保钧是一位书画鉴赏、收藏家、画家。他的铭文,具体讲明了该砚的用材以及赠送者、制作者、收藏者。
砚上另一篇铭文的撰者为邑人孙原湘。关于他的生平概况,文献也有记载:“同邑孙子潇先生,一字长真,晚号心青。乾隆乙卯乡试第二,嘉庆乙丑会试第二,以庶吉士假归,不复出。”(《墨林今话》卷十二)《民国重修常昭合志》说他“以诗文雄长词坛者垂三十年,名与王昙、舒位鼎足,世称三君焉。所著《天真阁诗文集》,凡五十四卷,朝鲜使臣购之。善隶书,间画墨梅。”可见,他是清代一位著名学者、书画家。一代名人孙原湘的题辞,镌于此砚,是砚的知名度以及价值,便可不言而喻的了。
第三,雕刻精美,该砚造型规整。各处所刻线条流畅、自然,砚面棱上所琢四龙,两两相对,两眼相视,神态逼真。砚背刻有高,长而宽大的蕉叶,下镌有两行秀丽的隶书名人铭文,可谓布局合理,图文并茂。砚上各处所刻文字,书体虽有楷、隶、篆,却皆笔笔有力,字字秀美。使人观赏之下,爱不释手。
如此佳品来自何方?据砚铭获悉,该砚为绣囊主人仿古造,嘉庆四年(1799)由叶二殊山赠给屈保均。不知何时,被常熟古里铁琴铜剑楼瞿氏获得。是楼为晚清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不仅藏书量多质高,且藏有许多珍贵书画、铜器、印章、碑帖、墨、砚等文物。此砚为该楼第五代主人,我国古篇版本、目录学家瞿凤起先生,于1984年捐赠给常熟博物馆砚台中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