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各个历史时期的根艺美术作品,把握其装饰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至关重要。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其延续性,作为物质产品的根艺美术作品是历史的见证之一,多少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产、文化水平和社会生活。如原始社会人们佩戴的根形项链,把根与骨、石和贝壳等物相结合,工艺装饰比较简单,但不失其质朴的本色,同样展现出大小搭配和虚实变化,具有一种装饰观赏的韵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用树根制作的其他装饰品和生活用具也逐渐出现。战国时期的根艺作品“角形器”就是配在其它物件上的装饰品,形似两只盘结而成的小螭,它反映了先人们的审美意趣和楚文化的水平。三国时期的根架,是古人用来打坐或放花盆用的实用品,同时也是装饰品。在南齐时期用竹根制作的似如灵芝或云形的“如意”及在隋、唐时期用树根制作的龙形“抓背”,成了宫延上层人物的观赏物。在宋、元时期用荆树根制作的“狮子形木枕”等,都带有实用和装饰性。明、清时期的根艺装饰品越来越精美,选用象形根材组合制作的根椅似如盘龙交错,变化多端。清代的根雕“八仙群像”,其底座采用的是多变形多层造型手法,形似行云流水,展现出八仙的飘逸形象。还有些根艺作品,底座边缘雕有吉祥字样的图案,像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如福、龙、寿等图案化的文字,更丰富了根艺美术的装饰内容,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观察根艺作品具体的装饰效果,从中体味装饰工艺的精湛美和装饰的意境美,是鉴赏根艺装饰美的又一重要方面。
让我们以竹根雕人物精品“乡思”和根造型作品“画筒”为例,来鉴赏一下装饰效果。渐江张德和创作的竹根雕“乡思”,是一件表现历史题材的人物形象。作者除将人物脸孔和手雕刻外,头发和胡须利用竹根的根须来表现。竹根的自然形态,竹节疏密的分布,图案化的走向,使人感觉这位老人似乎披着蓑衣,形态栩栩如生,天然形成的竹节分布均匀,身上的服饰和手中长竽都形成了圆形图案,表现出十分规律的装饰效果。
“画筒”根造型作品是福建黄榕国采用一专用根干相连的材料制成的。“画筒”周围那些大小疏密有致的节疤,形成了美妙的装饰花样,图案浑圆,富丽堂皇,底座上原根体细小的麻点和自然流动的纹理,又像水中的一团团浪花,“画筒”好像从浪中钻出来,这静中有动的天然装饰,增加了作品的美感。
总之,我们对根艺美术作品的鉴赏,必须从根材、色泽、造型装饰、工艺处理等方面认识作品的审美价值,领悟它的意蕴,同时还要考虑根艺作品与周围环境在色调上、形态上和气氛等方面的协调关系。如果我们对根艺美术的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就会从根艺作品中得到更多的审美享受。